论修身《论语》“修身养性”是《论语》中的重要内容,所谓“修身、齐家、治天下”,修身为第一要素,孔子所说的修身,就是学习做人的道理。“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论语》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怎样写?为何写?孔子一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我从十五岁立志求学,三十岁知礼立身,四十岁事理皆明,五十岁认识自己,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到了七十岁做事便随心所欲,但又从不越出规矩。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知天命:指能正确认识自己耳顺:指能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各种评价逾,越过立:懂得礼仪,可以立身于世有:同“又”。(1)少时“贫且贱”,年15立志求学,通过私人传授,博习诗书礼乐。(2)约30岁,在曲阜城北设学舍,开始私人讲学。(3)50岁任鲁国中都宰,继升司寇,不久去职,率弟子历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4)志欲改良时政,复兴周礼,然终不见用。在外14年,68岁重返鲁国,政治上仍不得志,乃专力从事讲学和著述,直到82岁逝世,弟子达3000人,身通六艺者70余人。(5)整理古代文化典籍: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二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译文】孔子说:“早晨明白了事物的规律,晚上死去也值得。”三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译文】孔子说:“天气寒冷,这样才能知道松树、柏树最后凋零。”深层含义:岁寒:象征污浊的社会或艰苦的环境。松柏:有坚忍耐寒的品质,象征德行高尚的君子。在艰难困苦、污浊黑暗的环境中,才知道谁才是真正坚忍不拔、德行高尚的君子。“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对松树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常用松柏象征坚强不屈的品格,并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四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1)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2),小人穷斯滥矣。”【译文】孔子在陈国断粮时,跟随的人都生了病,饿得起不来。子路生着气拜见孔子说:“君子也有走投无路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坚守穷困,小人穷困到这地步就无所不为了。”固:坚持,坚守愠:音yùn,怒,怨恨。
《论修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