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分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婚姻问题.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分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婚姻问题小说阅读网xs分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婚姻问题——读赵树理小说有感三亚华侨中学姚瑶读赵树理的小说,似浅而深,读起来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第一遍就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似乎都理解了。其实在这表面上浅显易懂的故事中,往往蕴藏着作家对农村生活的深刻观察和独特见解,如不认真推敲,可能品味不出其中的深刻含义。赵树理小说中有很多解放前封建包办婚姻的描写,他写过许多此种情况下的夫妻关系:一种是婚后生活比较和谐,有的夫妻还能相亲相爱,着是少有的,如《福贵》中的福贵和银花,就属此类。这是因为银花虽是童养媳,却遇到了一个好婆婆。“富贵娘是个明白人,又没有生过闺女,因此把媳妇当作亲闺女看待”,再加上福贵也是一个善良的青年,“精干,漂亮”,很可以使银花满意,他们亲梅竹马,从小耳鬓厮磨,可以说相互有了爱情。属于这种情况的赵树理小说中找不到第二例,而赵树理中更多描写的是婚姻所造成的不辛结果,如《孟祥英翻身》《登记》等,都是表现男尊女卑制度下妇女的悲惨命运,从而更深刻的揭示包办婚姻的不合理性。但是我们这里着重讲的是赵树理笔下不幸婚姻的另一种结果,就是妻子在家庭中处于支配地位,反而是丈夫受欺负,甚至是奴役,这是反常的,特殊的,然而却被赵树理描写的特别突出,如三仙姑和于福(《小二黑结婚》),袁天成和能不够(《三里湾》),李宝珠和张信(《锻炼锻炼》),至少写了这么三对,这说明这些现象不是个别的,在农村有一定的数量存在,那么这种现象是否说明农村妇女地位得到提高,妇女身份上升呢,如果我们在某些农村地区作一些社会调查,就会发现造成上述反常现象,起根源恰恰在于封建包办婚姻制,同时与封建农村经济十分落后,生活极端贫穷也有直接关系。农村中的买卖婚姻,所谓“纳彩”“纳聘”等,其实质就是男方用金钱财物想女方支付买身钱。在这种情况下,贫困农民想娶亲是十分困难的,翻查了1928年山西清源县农村男女平均婚龄情况(赵树理22岁),我列出下表:山西清源县北京西郊某村男女相差男26(2岁20(4岁10(2岁女16岁6岁4(4岁由上表可以看出西清源县农村男女平均婚差比北京西郊某村婚差几乎相差6岁,说明西清源县农村男子结婚要比北京西郊农村男子结婚困难的多,一般要到20多岁才能娶上亲。尤其是山区,太监更差,物质生活更为困难。人往高处走,山区的女子愿意嫁到平原,集镇且物质经济比较好的地方去,为此不得不对平原和集镇上的求亲者放低身份,这么一来,平原和集镇上的人娶亲相对容易一写。反过来,留在山区的女子少了,那里的男子娶亲就更困难了。祥林嫂为什么被嫁到山里去,重要的原因是只有山里人才肯出较高的价钱来娶一个寡妇,而使祥林嫂1小说阅读网xs的婆婆得到较丰厚的聘礼。明白了这种情况就能理解为什么某些家庭中丈夫怕老婆,这决不能简单的归因与男子的懦弱,而应该看作是一种有深刻历史根源的社会问题。山区的农村人贫穷,挣钱不易,男子花了辛苦挣来的血汗钱娶了媳妇,他害怕失去这花钱买来得的宝贝(传宗接代的工具),所以,在旧社会农村,既有着“娶来得媳妇买来的马,任人骑来任人打”的思想,丈夫,婆婆肆意虐待媳妇的事;也有因为家里贫苦,娶亲不易,而害怕得罪媳妇,酿成离异,因而不得不迁就忍让媳妇的越轨行为。四十年代有的抗日根据地实行婚姻制度的改革后,政府作过调查:男方害怕离婚的占大多数,这种事大多发生在比较贫苦经济不好的的家庭,如于福,袁天成在解

分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婚姻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9-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