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按内容分类:怀古诗咏物诗送别诗边塞诗羁旅思乡诗考考你,谁能背背这几首诗?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孟浩然《宿建德江》张继《枫桥夜泊》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羁旅诗: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羁旅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再写远方思念中的家乡,以此寄托思乡之情。*镇江市谏壁中学徐祥平*商山早行温庭筠长安晚秋赵嘏晚唐羁旅诗专题赏析长安晚秋研讨*镇江市谏壁中学徐祥平*长安晚秋赵嘏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大家先来读一读知人论世:赵嘏,字承(礻右),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阴市)人,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卒于任上。存诗二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本诗是其寄居长安时秋天所作,那是居住在长安的人基本上有三类:一是家在长安;二是在长安为官;三是长安应考落榜。而赵嘏是第三类,本诗是其多次落榜后寄居长安所作。描绘诗歌内容秋天拂晓时,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汉家宫殿的周围呈现出深秋的景象。残星几点,群雁从塞外飞来,有人倚楼吹着长笛,曲调悠扬婉转。篱边半开的菊花呈现出紫艳之色,静悄悄的,水面的莲花凋零,红叶尽谢。家乡的鲈鱼正美,但自己不能回去,却要像钟仪那样戴着南冠,学着楚囚的样儿羁留他乡。问题讨论一:明确:诗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也属主观,秋意的清冷,衬托出了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凄凉、伤感的感情基调。问:首联写的是长安全景还是局部之景?为什么?明确:是总览长安的全景。这是诗人在一个深秋的拂晓,凭高而望的情景。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漂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凄凉”二字有什么作用?残星几点长笛一声雁横塞人倚楼目睹耳闻动态静态问题讨论二:颔联是本诗的名句,你能说说这两句诗写景上的妙处?(可以抓住本联中的意象去说)归纳:从上可见,本联写景为仰视,而且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独具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做了饶有情韵的烘托。此情此景让人黯然伤神,而顿生思乡之情。它的妙处在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
长安晚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