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福会》中母亲权威的颠覆与确立张静(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河南开封475000)【摘要】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是关于母亲权威的书,但这种权威是慢慢地建立起来的,即从颠覆到最终确立的一个过程,然而正是在这种过程中显示了母爱的伟大。【关键词】谭恩美;《喜福会》;母亲权威;颠覆;确立【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61(2008)01—0090—01谭恩美的《喜福会》确确实实是一部关于母女的书,但是天平更是倾向在建构母亲权威的一边。在卷首语中,谭恩美写道:“给我的母亲,且谨以此纪念她的母亲。”书中四位母亲的形象集中在一起就是作者自己的母亲,而作者在成长的过程中与自己的母亲发生了各种各样的误解,她们之间的冲突不断,但最终女儿被母亲深深的爱所打动,误解消除,思想上达成一致。在这本小说中作者从不同的侧面叙述了四对母女的故事,在不断颠覆母亲权威的过程中确立了母亲的伟大形象,从而肯定了母亲权威的存在。因而小说实际上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母亲的态度不断变化的过程,从误解到理解,从反叛到归属,从被爱到爱他人的人生变化。所以母亲才真真正正是这个世界上拥有权力去说话,并获得最终的权威的人。,整个故事中母亲的故事放在了小说情节的开头和结尾,即第一部分与第四部分;而女儿的故事放在了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即小说的中间。这样就达成了中国传统上全包围式的母爱,事实上母亲的叙述也都是处于对女儿的关心与保护。文章中汇集的两股力量不断碰撞冲击,而随着母亲叙述的逐渐展开,四个女儿最终都被母爱所深深地打动,感觉到了作为女儿的局限,母女之间拥有了默契。所以,从结构本身就展示了母亲拥有对女儿爱的同时也就拥有对女儿的权威,这样结构就与内容达成了统一。(1)旧中国时期的移民母亲由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普通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下的,中国的家族体系也是以父系为根基的。所以四个母亲在旧中国的故事必然充满了悲伤与痛苦。但是,那个时代现实并没有打垮她们,她们变得更加坚强,不断地寻找人生的幸福之处。通过她们的智慧,终于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来到了美国,去实现人生的美好愿望,希望自己能够从一只丑小鸭变成一只白天鹅,同时也期望下一代的女儿能够不像她们那样生活得那么艰辛。关于钟林冬的故事是在解构男权中心主义的基础上来确立她作为女人的权威的。钟林冬在两岁时就与黄家定了娃娃亲,将来要嫁给比自己还小一岁的男孩天字。为了遵从家族,她必须不失家人的诺言,要努力地成为黄家的好儿媳和一个温顺而尽责的好妻子。身为一个女儿,她无权选择自己的爱情与婚姻。在这种情况下,钟林冬运用自己的智慧获得了彻底的自由。在小说中天字这个名字虽然在意思上响彻宇宙,但实际上作者却把他描写成性无能,让他有了一个并不是自己的孩子,然而这样的安排是钟林冬用聪明的手段实现的。所以解构了天字作为男性中心主义地位的同时也确立了她能去美国,去寻找幸福生活的开始。而顾映映虽然家庭富裕,无虑生活的压力,然而却逃不过包办婚姻的限制,
解读《喜福会》中母亲权威的颠覆与确立.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