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黄自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和声民族化的探索
姓名:陈语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音乐学
指导教师:陈新凤;黄登辉
20060401
摘要世纪初叶,伴随着“西学东渐”的风潮,西方的音乐技术及理论在我国的音乐创作中崭露头角,作为该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教授及学者之一的黄自,以一个拓荒者的姿态把西方的作曲技术运用于我国民族音乐的创作,将发展民族音乐的理想付诸于创作实践,通过其数量众多的艺术歌曲的创作,为我国和声民族化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他的音乐创作中,“精致、简练、流畅、工整的优点”,不拘泥于既成技法而注重风格的塑造,在民族化手法的创新运用中不脱离音乐内涵的表述等特点至今仍是音乐工作者学习的范本。关键词黄自西方大小调和声体系功能进行色彩性和声民族化民族风格和弦结构福建师范大学陈语硕士学位论文
琣福建师范大学陈语硕士学位论文””,瓾,瑃琣,琭琱,琾,瓾.,。
中文文摘的教学工作之余进行了大量的创作实践,在和声民族化这一几近空白的领域,以一世纪初叶,伴随着“西乐东渐”的风潮,西方的音乐技术和理论涌入我国,针对民族音乐的发展的问题,音乐界有着“全盘西化”和“国粹主义”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对立观点,在这个背景之下,黄自能够客观地以扬弃的态度来对待西方的作曲技术,认为“把西洋音乐整盘地搬过来,与墨守旧法都是自杀政策”,“我们现在所要是学西洋好的音乐方法,而利用这方法来研究和整理我国的旧乐和民谣,那么我们就不难产生民族化的音乐了.【”带着这个发展民族音乐的理想,黄自在繁忙个拓荒者的姿态,做了许多探索性的工作,、出发点以及目的。第二章三度叠置和弦及其扩展使用西方大小调和声体系中和弦是以三度叠簧为基础的,它有着科学的理论依据音列2⒕倌甑拇醋魇导纬闪私衔M晟频奶逑担叭鹊玫暮拖遥响丰满,色彩对比显著,和弦的形态变化也很多,同调中各音级的从属关系相结合时,和弦的功能作用比单音更为确定并可加强调性逻辑圆”,将其借鉴、应用于我国的民族音乐创作,,为与民族音调相协调,黄自善于以和弦外音的形式在和弦连接中加进类似五声性的过渡音,来柔化功能性进行,突出民族色彩;同时也通过增、减和弦音来改变单纯的三度叠置和弦的音响,如附加音和弦、替换音和弦以及省略音和弦等手法的应用来丰富三度叠置和弦的表现力;通过高叠和弦的应用来寻求复杂、浓重的音响,探索民族和声的新音响,如大七,小七和弦等,,它以泛音列为理论依据,且和声的声部进行是建立在西洋七声音阶上,而我国的七声音阶是以五声为骨干音的,若单纯的沿用三度叠置和弦,。‘汉蕨调式及其和声’,上海音乐出版社,年●月第哪转引白田可文·‘论黄自发展民族音乐的理想’。‘黄钟琹蝴甑期
度着手,黄自以和弦外音的使用来适当地改变和弦结构,探求非三度叠置结构的和弦音响与民族音乐的结合。通过高音声部上方二度倚音地运用,黄自进行了四度叠置结构的和弦的探索,以其空泛的音响来表达美好的憧憬、虚幻的意境,在民族风格的艺术歌曲的创作中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在四度结构和弦的基础上,黄自还对双四度结构的和弦进行了创新使用,这个和弦也叫琵琶和弦,其间的大二度音程与四度音程相结合的飘逸的音响在其创作中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五度叠置的和弦较之四度结构的和弦,在音响上更为空洞,在创作中,黄自也采用它成功地塑造了民族风格。第四章属和弦的改造使用属和弦在确立调性和收束乐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中和弦三音在五声性旋律中属于偏音,而属七和弦中,导音与下属音所构成的三全音的不谐和音响与民族音调不甚协调,在创作中,黄自对属和弦进行了适当的改造使用。高叠属和弦,使其拥有更多五声调式音,在复杂、浓厚的音响中寻找与民族音乐相融合的契机。通过高叠属和弦的使用,黄自在乐曲的终止处在旋律声部构成“上主音一上中音一主音”的进行,符合民族音乐的旋法特征;在属十三和弦的使用中,黄自在上层声部构成四度结构,使其具有空泛的音响,而又不失属功能的紧张性音与下属音构成的三全音辉谑舯浜拖业氖褂弥校ü院拖椅逡羯摺⒔档屠锤变属和弦的固有音响,使其更具色彩性,并在民族音调中进行实践应用;对属和弦中导音的特殊处理。事实上已经牵涉到了调式和声中偏音的解决的问题了,通过对导音的延迟出现,到替换使用,再到省略处理,通过多角度、多渠道来改变属和弦的音响,使其更具民族气质。第五章平行进行的扩大使用平行三、六度音程进行在传统大小调和声体系中得到普遍的运用,而平行五度、八度的进行被视为
黄自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和声民族化的探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