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海顿《f小调行板变奏曲》探究.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海顿《f小调行板变奏曲》探究摘要:海顿《f小调钢琴变奏曲》是被演奏最多、最具效果的钢琴作品之一,具有代表性及研究价值。文章将引用谱例来对《f小调钢琴与变奏曲》进行分析,领略海顿钢琴作品的独特风格,以更好地把握《f小调行板与变奏曲》的风格和演奏特色。关键词:《f小调行板与变奏曲》主题变奏部分结尾处理弗朗兹•约瑟夫•海顿自幼学习音乐,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被人们奉为"交响乐之父”。除此之外,他还创作有五十二首奏鸣曲和一些其他体裁的奏鸣曲,《f小调行板与变奏曲》堪称经典作品。《f小调行板与变奏曲》作于1793年,充分表现了古典时期钢琴曲的结构特点、演奏技巧和表现风格。海顿在其中融入了一些综合性的键盘技巧,如左右手旋律的交替行进,音阶式的旋律的表现,复杂多样的节奏变化,切分音、震音、装饰音的运用等特点。作品的曲风以频繁的离调和丰富的和声为主,预示着浪漫派的到来,双主题的运用让《f小调行板与变奏曲》增色不少。这首变奏曲,音乐情感丰富、细腻,内容很有深度、技法成熟,并运用了对位的手法及左右手交替呼应的手法,在各个变奏中都能很明显地感觉到主题的线条。海顿键盘变奏作品的主题通常是由两个有反复记号的乐段所构成,并时常由弱起拍开始,也经常使用附点节奏。[1]情绪的对比和在感情上的变化很少出现在他的作品中,这首作品算是一次创新。本文通过对其生平简介和创作背景的介绍,从主题、变奏部分、结尾处理三个方面对其音乐表现及其演奏技巧进行解读,以期更好地把握该作品的风格和演奏特色。—・、海顿的生平简介与音乐创作海顿于1732年出生于奥地利,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是古典主义时期典型的代表人物,是卡•菲•埃•巴赫的继承者,有"交响乐之父”的美名。他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体裁丰富的音乐作品,为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海顿的钢琴作品对钢琴音乐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他的音乐中总以表现光明欢乐的音乐语言为主,并没有真正的悲剧,也较少体现出强烈的矛盾。他所有的作品流露出的情感都是明朗朴实的,所描绘的大多是世态风俗的画面。这首《f小调行板与变奏曲》运用了f小调的同主音大调F大调,绘制出了这样的双主题形式的变奏曲,为音乐增添了大小调的对比色彩,加强了音乐的动感和戏剧色彩。二、《f小调行板与变奏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分析海顿的这首《f小调行板与变奏曲》创作于1793年,是其晚期作品,也是后人演奏最多的变奏曲作品。[2]这首变奏作品是海顿第二次到英国旅游期间所创作的,最早是小嬉游曲,后经过处理改成简单的变奏曲。《f小调行板与变奏曲》属于双主题变奏曲,采用的是交替式主题变奏手法由主题A主题B交替进行。[3]由于主题A和主题B分别为单三部曲式和单二部曲式,组合起来的主题较为庞大;两个主题又以装饰性变奏手法分别变奏。主题主题A部分是三部曲式(见谱例1),它的音乐隐藏着热情,以f小调作为全曲的开始,由左手先进入,后右手弱起。都是最简单的音型结构,左手为八分音符的行进,右手为十六分附点音符与十六分音符行进。以这一段作为开头,让人感觉出曲子的平静,虽加入了附点和十六分音符的装扮,但不失稳重,使音乐平缓进入。谱例1:主题B部分为平行二段式结构(见谱例2与谱例3)o每段均有10小节,每段中又可以细分为两个小的乐句。主题B段中的调式也发生了变化,由主题A段的f小调换为了F大调,小调暗淡的色彩变为了明亮的色彩。与

海顿《f小调行板变奏曲》探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ppccc8
  • 文件大小65 KB
  • 时间2019-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