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教育机制探究【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基础,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他杀事件层出不穷,文本将探索几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切实落到实处,切实将大学生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全面推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更是深化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高校培养出合格、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举措,因此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重视和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深入了解和思考这项工作目前的现状及工作机制。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各高校近些年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是目前来看这项工作发展不平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把这项工作放到应有的位置上,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规模和力度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二是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对象、特点和规律等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研究,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三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还不够。由于缺乏统一规定和明确要求,加上有的学校政策的落实不到位、制度不健全,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数量偏少,水平参差不齐,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大大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四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较普遍地存在机构不健全、编制不落实、分工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虽然许多高校都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但隶属关系不够明确,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不足。二、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机制(一)加强教育教学,发挥主渠道作用为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和日常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作用,高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大力开展普及型宣传教育,通过举办各种宣传教育活动使教育落到实处。,通过教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是高校履行教育职能的基本途径。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与课堂教学的设置密切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有良好的目标,要促进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更好地学习和关心人,提高他们自我调适的能力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可以通过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让学生在课堂上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自身心理发展的规律,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课程教育的目标。另外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存在的不同问题,课程的设置还需要有所侧重,要针对本年级存在的较普遍的心理问题进行相应的教育。对于刚入学的新生,课程设置应以指导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为主;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在人际交往、恋爱求职等较敏感且重要的问题上给予指导,使他们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的文化艺术生活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对第一课堂的必要补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
大学生心理教育机制探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