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五力分析模型救不了波特五力分析适用于产品几乎不会更新的传统产业,例如:金属业、矿石业、化学原料业。因为产品不常更新,所以你需要透过巩固战略位置来产生、维持超额利润。34年前,迈克尔波特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petition”这篇文章,从此之后波特五力分析开始拥有了它自己的生命。这个模型逐渐在商学院、企业主管、政府机关间流行起来,roup,展开他长达30年的企业顾问生涯。roup在80、90年代气势旺盛,为波特与他的合伙人们带入了数亿美金的顾问营收。但好景不常,到了金融海啸的2008年,该公司营运陷入危机。隔年波特等高级主管必须主动放弃高达美金2,000万的分红,并且反向借给公司450万美元周转,之后他们再向私募基金贷款筹资5,100万解围。但这笔钱终究没办法帮助Monitor营运重返轨道,接下来经济逐渐好转,但Monitor的业务始终没有起色。最后,2012年11月,无法付出利息的Monitor宣告破产,传奇般的波特被打回地球表面,大家也开始质问:五力分析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五力是结果,不是原因在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中,一旦某种商品能产生“超额利润”,则将引来许多后进者试图竞争,导致该项商品售价不断下跌,最终回复到正常的“经济利润”。DRAM与LCD产业就是最好的例子,每当需求稍稍大于供给,造成售价上升,就会引发生产者积极扩厂,最终导致价格崩盘,大家又开始赔钱。这个循环过去几十年来周而复始,屡试不爽。不过在1979年,波特发现有些产业结构中的企业,可以享受长期的超额利润,这似乎违背了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他试图解释这个现象,因而画出了波特五力分析的模型。也就是说,当五力模型有利于你时(买家多、供应商多、新品/替代品少、竞争者少),你将能够享受更长期的超额利润,所以如果你处在这样的产业结构,你要做的事情就是维护你的位置――增加买家、增加供应商、打击新品、打击替代品、打击竞争者。问题是,五力没办法告诉你如何到达那个有利的位置。举例来说,苹果在极度竞争的电脑与手机领域,享受了长达6年的超额利润。他们的确达到了买家多、供应商弱、替代品中等、竞争者中等的地步,但他们达到这个位置的手段不是透过打击竞争者,或是挤压供应商,他们达到这个位置的手段是透过“做出人们想要的产品”,并且是“不断的做出人们想要的产品”。少了这个最核心的竞争优势,那就算Apple再会打击竞争者,再会挤压供应商,也没有任何意义。保护vs开创也就是说,五力模型的核心是“保护主义”,讲究的是当你达到了某个位置之后,你如何保护你的位置。所以为什么苹果要不断整肃供应链,要玩弄三星与台积电,要对Android手机厂兴讼,要透过iCloud绑住用户,这些都是他们在巩固自己战略位置的手法。但这一切的举动,取代不了一个最关键的活动―
为什么五力分析模型救不了波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