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罗门之歌》的精神生态解读姓名:许红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指导教师:刘国枝20070501摘要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最具影响和代表性的小说家之一。她在短短的30年间共有8部长篇小说问世并于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美国文学史上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黑人女作家。《所罗门之歌》是托尼·莫里森的成名作,文学界一致认为这是继《土生子》和《看不见的人》之后的最佳黑人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把美。莫里森的作品始终以表现和探索黑人的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为主题,精神在她的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所罗门之歌》亦是如此。其中的主要人物均处于精神困境之中,本文应用生态批评理论中的精神生态思想来分析《所罗门之歌》中的生态思想,并尝试在此基础上为解决精神疾病问题提出出路,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首先,本文运用精神生态的思想揭露了反映在小说中主要人物身上的精神疾病的症状。具体症状如下:一、精神真空化和行为无能化。对于奶人来说,生活毫无目的和意义。他对周边的人和事毫不关心。尽管受到他母亲和姐姐们的关爱,他对她们的处境冷漠。作为黑人,种族问题对他来说亦是事不关己。二、对物质的过分追求。为了追求物质利益,梅肯践踏了亲情和同胞之情。福斯特医生是城里最富有和最受尊敬的黑人,但他也致力于追求财富而对崇拜他的黑人同胞漠不关心。哈格尔的拜物主义使她看不到自身的价值,最终毁了自己。三、生存的疏离化,即人与自然的疏离、人与人的疏离以及人和自己内心世界的疏离。人和自然的疏离在梅肯身上体现得最为典型,年轻的时候,他生活在“林肯的天堂”,在那里他与父亲、妹妹过着幸福的生活,受着自然的呵护,但是后来为了钱,他远离了他生存的自然状态。人与人的疏离体现在梅肯一家人之问,朋友之间以及黑人同胞之间。人和自身内心世界的琉离集中体现在梅肯和吉他身上。为了追求财富和白人的尊敬,梅肯成了一个白化的黑人,他脱离了黑人文化的根,不可避免地导致与自己内心世界的疏离:在对白人疯狂的报复行动中,吉他的人性被扭曲了,他同样脱离了强调世间万物和谐共处的黑人文化传统。其次,本文分析了精神疾病的深层原因,即物质主义、黑人文化传统的缺失和种族主义。梅肯、福斯特医生以及哈格尔等依赖物质上的东西来获得安全感和确认自己的价值,这就表明他们已经成为物质主义的牺牲品。黑人文化传统的缺失在奶人身上体现的最明显。奶人的父母均与自己的黑人文化传统疏远,他们无法向奶人传输关于自己民族的知识。由于没有精神支柱,奶人陷入精神真空,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他从小以自我为中心,不负责任,行为无能。种族主义是精神疾病的另一个原因。我们既要承认小说中人物精神疾病主要是出于其自身原因,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外因的作用。强势种族凭借其有利地位对弱势种族进行有形的和无形的控制,他们一方面可以毫无顾忌地强取豪夺,另一方面亦可以通过文化渗透的方式控制弱势种族的思想。所导致的后果就是使弱势种族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受到冲击,尤其是在精神上产生疏离和扭曲。梅肯和吉他后来的生活方式与他们童年的悲剧经历密不可分。哈格尔是种族主义内在化的牺牲品。她接受了错误的审美标准而看不到自己的自身价值。最后,本文尝试对人物的精神疾病提出解决的方法。生活在现代社会的黑人并不是注定要处于精神困境之中。尽管文中存在着梅肯的剥削资本主义、吉他的种族报复主义、哈格尔的拜物主义以及逃避主义,但是我们可以在拍拉特身上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尽管她也生活在北方的大城市,她却过着自由、独立、精神充裕的生活,因为她一直保留着本民族文化的根。在奶人身上,我们同样看到,由于受到派拉特精神指导以及南方之旅的启发,他获得了自我发现并取得了与自己文化的认同。他不再对生活漫无目的,不负责任,而是获得了精神自由。另外,黑人和白人之问的相互了解以及和平共处也是至关重要。也只有在社会公正的基础上确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才有望维持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精神生态平衡,只有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的碰撞、交融互补才有各种族之间以及整个人类社会的和谐。关键词:,‘Solomonisth
对《所罗门之歌》的精神生态解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