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银行”引发的三大猜想近日,招商银行联合韩国最大咖啡连锁品牌――咖啡陪你(Caffebene)举办了招行咖啡银行合作启动仪式。对于广大银行客户来说,一种新的银行服务体验形式――“咖啡银行”即将出现。在目前已经营业的第一家“咖啡银行”,红色的招行标识和棕色的咖啡陪你标识各占一半。走进“咖啡银行”,内部装饰与一般咖啡馆的区别也只体现在一个专门的区域被布置成了招商银行的MINI网点:一台类似“VTM”的远程自助机具和一间只有一名招行员工的“理财柜台”,这就是这家咖啡银行的全部。所谓“咖啡+银行”,一边是国内股份制银行领头羊,以业务创新闻名行业;一边是韩国版“星巴克”,只是装潢更加考究。双方的合作以如此简单的方式呈现,对大众来说是之前所没有想到的,而这种方式带来的体验更是难以用传统思维想象。不过,细细想来,咖啡馆和银行联手具有内在逻辑:在品牌经营的思路下,双方品牌度都能获得提升;而在目标客户群上,也符合都市白领网络一族的定位。现代企业的竞争是创新的竞争,而创新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商业模式的创新最为业界关注,影响最为深远。而从商业模式的角度看,招商银行咖啡银行无疑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猜想一:银行竞争将提升到文化层面?提起咖啡,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是国外普及度颇高的“咖啡文化”。朋友见面、情侣约会、商务会谈――常常选择在咖啡馆。“文化符号”是现在比较切合的对咖啡的定义。把目光投向国内商业银行,“保守”、“单调”、“冷淡”,加上长时间的排队等候……成为商业银行在很多客户心目中的“符号”。而要改变这一状况,引入新的“文化符号”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尝试。直观来看,在咖啡馆中加入银行网点的做法,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于银行网点的旧有印象。需要办理一般业务的客户完全可以选择一家“咖啡银行”,用信用卡积分兑换一杯咖啡,悠闲地与银行员工交流一番,然后在专业指导下,在自助机具或者网银上完成操作。实际上,在国外,很多银行网点提供咖啡。在我国台湾,咖啡银行也早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模式。或许,从一杯咖啡开始,商业银行的服务竞争已经从网点装潢、柜员服务态度,逐步升级到“高大上”的文化层面。猜想二:银行将专注服务某类客户?为什么是咖啡银行,而不是茶馆银行?是许多人对咖啡银行抱有的疑问。理论上讲,茶馆银行完全可以迅速复制。不过,“选择咖啡馆而不是茶馆,这体现了招商银行客户定位选择的不同。”招行副行长刘建军说。其实不论是咖啡馆、茶馆甚至是快餐厅,乃至银行普通网点的铺设,都要考虑核心因素――覆盖的客户群体。显然,去咖啡馆的消费者和去其他地方的消费者是有明显区别的。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正是消费体验的不同。“现在可以很容易地在家里看一部电影,为什么很多人还是愿意花钱去电影院,因为体验是不一样的。”刘建军表示。咖啡银行正是为满足这部分人的体验而生。或许,招行希望其品牌形象能与咖啡紧密结合,在浓厚的“小资情调”中,吸引更多都市白领一族成为其客户。更值得深思的是,作为以网银起家的股份制银行领头羊,招商银行包括咖啡银行在内的一系列创新举措,越来越清晰的显示出其专注都市白领客户群的客户定位。在银行业转型大潮下,银行业整体转型的趋势是客户群的下沉,但具体到股份制银行层面,每一家银行在面临互联网金融等新技术变量时,选择的转型路径也不尽相同。民生银行的小微、招商
“咖啡+银行”引发的三大猜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