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寝室,对学生来讲,不仅是休息的场所,也是思想交流与社会交往的平台。因此,寝室文化建设的好坏,不仅影响着一个学校的校风,甚至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一、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针对大学生的寝室文化建设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总体来看,寝室文化建设呈现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寝室住宿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寝室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学生整体素质进步较大,寝室正逐渐成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但同时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影响了德育功能的发挥。(一)寝室物质建设有待改善。寝室的整体布局、基础设施以及内部配置等硬件设施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雅寝室文化的构建。心理学研究表明,客观环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主观认识。通过对学生寝室文化现状调查得知,%的学生对寝室的硬件设施感到满意,%的学生对寝室的条件不满意。这说明,学校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寝室的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寝室的基础设施,为学生创造安全、整洁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学院可以充分利用寝室文化节、寝室评比等社团活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己动手布置美化寝室,强化学生的归属感。(二)寝室精神建设有待加强。寝室精神文化作为寝室文化建设的深层次表现,体现了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是寝室文化建设的核心。调查显示,%,%,认为寝室特别和谐,%,%。这说明,当前大部分学生对寝室有比较强烈的归属感,逐渐认识到个体与集体相互影响的关联性,寝室整体环境积极向上。同时,调查也显示,不同年级在精神文化上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大一和大四寝室关系比较和谐,大三是寝室矛盾的高发期。这表明,随着寝室成员长时间的相处,其包容性和忍耐性都大大降低。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加大对这一部分学生的关注。(三)寝室制度建设有待规范。寝室管理制度是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一旦制度失灵,将会导致寝室文化建设的无序发展,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目前来看,寝室文化制度缺失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寝室文化制度过于笼统,没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独立性,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在实践中往往流于形式。二是寝室文化建设缺乏明确的统筹规划,且没有成立专门的寝室文化建设管理部门,严重影响了寝室文化建设的实施,极大地抑制了寝室文化功能的发挥。二、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一)寝室文化建设的环境不和谐。寝室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受到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这样致使很多学生把考试作为大学的唯一目标,寝室文化建设变得可有可无,有很多学生,虽然成绩很好,但缺乏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仍然无法适应当今的社会竞争。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西方资本主义利用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极力宣言其价值观,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必然会给社会造成一些不稳定因素。(二)寝室文化建设的内容不丰富。建设寝室文化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但现在高校寝室文化建设,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生活习惯的养成,且仅局限于“卫生达标”、“星级评比”等活动。学生成为被动的参与者,而且不同年级学生按照经济情况分住在不同的公寓,这种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容易造成学生心理
关于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