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压力放飞心情人事股张晓宁一、我们对生活的期望我们学会了赚钱,却不懂得怎样生活我们探索到了宇宙空间,却无法进入人的内心世界我们的计划越来越多,能够实现的却越来越少我们学着加快生活节奏,耐心却越来越少我们的专家越来越多,问题却不断增加我们的药品越来越多,健康却每况愈下我们晚上睡不着、白天醒不了我们的财产越来越多,快乐却越来越少二、压力从何而来?心理学家曾形象说:压力就像一根小提琴弦,没有压力,就不会产生音乐。但是,如果琴弦绷得太紧,就会断掉。人需要将压力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使压力的程度能够与生活协调。工作中的外在压力——同事间竞争及业务配合度;——年度升迁考绩及调薪;——工作调动;新职务挑战;——人事调动;新单位适应;——单位绩效表现;新领导适应。——工作过度和时间紧迫——缺少变化,缺少交流,知识更新太快——与上司、同事的冲突——缺少对决策的影响力,不明确角色规定工作中的自发性压力——担心能力不够、不能胜任、优柔寡断;——个性不够开朗,人际关系欠佳;——过高自我期望,完美主义作祟;——承担完全责任,超负荷工作大包大揽;——好胜心强烈,处处都要赢过;——家庭因素及个人情绪引起烦躁压力;——身体欠佳,无法应付工作。三、压力的危害(一)、身体上的变化想象:一只老虎正在攻击你……心跳加快(心慌)呼吸急促(胸闷)血压升高多汗肌肉紧张、头痛、偏头痛睡眠不好(睡不着,多梦)身体易疲倦胃肠功能失调(慢性胃炎)(二)、行为上的变化工作积极性下降:迟到,早退,缺勤,辞职工作能力下降工作责任心下降家庭关系紧张冒险行为增加:侵犯他人,偷窃和破坏公共财产成瘾性行为增加:抽烟,酗酒,吸毒自杀和企图自杀可能性增大其他:过度饮食、疯狂购物……(三)、心情(心理)上的变化焦虑、紧张、沮丧易激惹、愤怒过度敏感、脆弱孤独感和疏远感、感情压抑精神疲劳、注意力下降缺乏自发性和创造性自信心下降,不相信别人总之,压力可能影响:身体、行为、心情、工作、学习、家庭、社会适应、社群和谐。长期心理压力会导致疾病、亚健康,甚至“过劳死”。2005年北京301医院对部分知识分子进行的调查显示: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20%的人处于疾病状态,只有5%是健康人群。2005年4月10日,59岁的艺术家陈逸飞去世。2005年1月去世的36岁的焦连伟和46岁的高文焕两位清华大学教师去世,以及2004年10月去世的均瑶集团董事长??38岁的王均瑶。中青年的“过劳死”现象已经不容回避地摆在了我们面前。2005年4月12日~13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央视资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实施了一项调查,在接受调查的1218人中,%,%。其中,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的人已经超过20%。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如此玩命工作是在透支生命,但一些中青年人,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应验了“年轻时拿命换钱,岁数大后拿钱换命”的说法。上海社科院最新的调查数据表明,北京知识分子平均寿命已从10年前的59岁降到调查时的53岁。四、如何释放压力各位亲爱的朋友们,压力将我们束缚的太累,我们要释放压力,放飞心情!尽管身边有许多人背负沉重的压力,但也有人总能轻松释压,以最佳心态投入工作和生活。专家调查发现,这些“无压”人士几乎无一例外地具备以下特征:(一)、善于整体规划“一切尽在掌握”,这种感觉本身就能很好地缓解压力。有选择地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所面临的各种事情
释放压力放飞心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