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立于教学不败之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给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和主力军,如何才能顺利应对这些新的问题,驾驭改革,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进而立于不败之地。我认为:唯一正确的途径,就是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除此以外,别无其他选择。这是因为我们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的“不知”和“不会”,还处于盲然状态中。如:不知如何把握、提高和发展自己;不知如何在学科教学中科学施教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不知班主任工作的具体职责;不知如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会反思,不会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因而导致了自身素质上不同程度的缺陷。为此,从本学期起,围绕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这一问题,大家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且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具体内容是:一、提升四种基本素养1、思想道德素养教师的工作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其责任确实重大。素有“误人子弟,如杀人父兄”和“误了庄稼是一茬,误了孩子是一代”的说法,其道理不言而喻。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社会走到今天,人们在对教育、教师强烈关注的同时,寄予了诸多的期望和要求(那就是孩子有所好学校、有一个好班主任、有一位好老师)。思想道德素养,体现在教师这一行业上,那就是“爱”。热爱教师这一工作,热爱教育对象——学生。一句话就是要做到敬业爱生。当教师是辛苦的、是清贫的,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行业,那就要经得起寂寞,耐得住清苦和辛劳。有人把教师分为五个层次:“一是大师;二是好教师;三是教书匠;四是谋生者;五是误人子弟者。”这虽不一定确切,但起码能说明我们教师队伍中,程度不同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同时也说明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教师的关注。我希望大家都当一名好教师,合格的教师,底线应该是不能误人子弟。因为“现代社会运行在市场经济规律下的每一个人,无论你是那一种身份的人,敬业是一种起码的精神和道德。”如果连这种起码的精神和道德都不具备,那你不仅不能胜任教师工作,而且难以立足生存。所以大家应以《教师工作行为准则》、《师德建设五项要求》为准则,以“敬业”、“爱生”两把尺子来衡量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自强自律、尽职尽责、做一名师德高尚的教师。2、教学基本素养教师是为人师表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即学习的榜样,是道德行为和知识技能堪称表率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德才兼备,方可堪称为人师表。”这就是对教师的最好诠释。当教师就应当具备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素养。(诸如: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传授技能等)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教师的看家本领。不是说大家没有这方面的能力,而是还处在一般层面或较低水平,还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所以40岁以下的教师要进行基本功达标考核,不然“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不仅会误人子弟,而且有损教师的形象。3、专业知识素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而要搞好教学工作,就得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扎实的知识功底。不论你是高中类,还是师范类,基础课程虽然都学过,但只能说是掌握了一定的基本知识,还停留在“会”和“懂”的层面上。而要达到精通、熟化的程度,还需要在工作实践中进行再学习。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达到融会贯通、出神入化的程度。所以大家在专业上,都还有一个再学习、再深化的任务。在精通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