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国庆与全运”的感动文章推荐来源:挺直国企的脊梁——青岛港依靠工人办企业纪实作者:何春中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点击数:3092 更新时间:2009-10-22 顶 荐 ★★★【字体:小大】的脊梁——青岛港依靠工人办企业纪实何春中世界上有多大的船舶,青岛港就有多大的码头。港口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今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1月~7月,青岛港吞吐量和收入仍然实现同比都增长5%的骄人业绩。青岛港是一个有着117年历史的国家特大型港口。作为一个国有企业的老典型,青岛港的成功经验在于:全心全意依靠工人和他们的宝贵经验办企业。“工人伟大、劳动光荣”在青岛港港区,职工食堂门口、集装箱码头现场、机关办公楼前,都能看到巨幅标语:“工人伟大、劳动光荣”。青岛港集团信息中心副主任庄开宇的父亲在大兴安岭林区干了10多年修理工。他从东北老家来到青岛港,一看到标语牌,就激动地对儿子说:“这8个字写得真不简单,真正体现了工人的主体地位。”这与青岛港有一个好班子,特别是有一个好的带头人——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分不开。常德传常说:“我是工人的儿子,大学毕业后来到青岛港,先是当装卸工,在艰苦的一线出力、流汗,因此深知当工人的不易和辛苦,永远也忘不了工人在想什么、盼什么。”常德传在青岛港干了20多年的“一把手”,仍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工头”——就是领着工人多干活儿多挣钱、发家致富。在管理上,常德传最反对3条:一是克扣“军粮”,从员工口袋里抠钱,损公肥私;二是克扣“军饷”,从员工身上弄钱,应该用在员工身上的钱挪作他用;三是克扣成绩,对员工的成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青岛港始终以员工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作为集团领导班子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每年夏天最热、冬天最冷的时候,集团领导都带领机关干部到一线跟班劳动调研30多天,体察工人疾苦,改进各方面工作。青岛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加大对医院、学校和幼儿园的投入,解决了员工的医疗、子女上学等后顾之忧。青岛港坚持唱响“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主旋律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许振超30年如一日,爱岗敬业,刻苦钻研技术,由一名普通技术工人成长为吊桥专家,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成为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2004年以来,青岛港先后表彰了10名“职工贴心人”、10名“创新明星”、10名“优秀队长”、10名“优秀班长”、10名“模范青年”、30名“行业专家”、290多个以工人名字命名的员工品牌和百名“五好”岗位标兵、1000名学振超先进个人等。不让一名员工下岗作为企业的负责人,常德传对老员工充满感情。“老员工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他们在过去的岁月里为企业的发展洒下了汗水,他们当年的生活工作条件比我们现在差得多。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青岛港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总是想方设法为老员工,特别是为离退休的老工人提高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常德传一直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阵痛不能让普通员工承担,领导干部要义无反顾地把责任承担起来。一名员工关系到3个家庭,一名员工下岗,就意味着将影响自己的小家庭和双方老人。常德传曾经在《常德传论国企》一书中写道:“要是我们当时没顶住压力,我们也大裁员、大下岗,把我们的员工都推向社会,这个后果不堪设想。在我心里,一个员工下了岗以后,3个家庭都蒙上一层阴影
员工关系与家庭的关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