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四年级下语文说课稿-1.3秉笔直书-北师大版(2014秋)【小学学科网】.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14)一、说教材:文章记叙的是战国时代的一个历史故事。故事发生的年代非常久远,因此文中出现了大量学生不易理解的历史性词语,如“齐庄公”、“相国”、“太史”等。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查找资料辅助课文教学的作用。文章采用对话的形式,对几位太史宁可断头也不屈服于残暴的崔杼,恪守本分的职业道德精神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同时又运用崔杼由不可一世到无可奈何的心理变化描写衬托了太史们这种忠于职守的精神的伟大。因此,通过对于人物语言以及神态描写的学习,感受、体会、学习人物“秉笔直书”的伟大的人格精神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二、说教学目标:,掌握写字表中的11个生字。,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忠实、本分、不屈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要点,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三、说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关于战国情况的资料。学生准备:查找关于战国情况的资料,以及“国君”、“竹简”、xiaoxue.“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的解释资料。四、说教学过程:一、释词导入,激发兴趣。历史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了解历史才能变得更加聪明。喜欢听历史故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林汉达先生带给我们的,描写战国时期在齐国发生的小故事――《秉笔直书》。(板书:秉笔直书。学生齐读课题。)战国时期离我们太久远了,在听故事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几个那个时期常用的特殊词语。(出示词语:“国君”、“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扫清了听故事路上的拦路虎,我们可以来欣赏这一个小故事了。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秉”的象形字写法理解字的含义:拿、握。)那“秉笔直书”又是什么意思呢?相信欣赏完这个故事之后你一定会了解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秉笔直书》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生字词:崔杼独揽大权伯仲忠贞屈服颠倒黑白)(指名学生领读生字。)(出示重点、难点字:独揽颠倒秉笔直书。。生齐读生字词。)。(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一看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指名读课文。)(2)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分别是谁?(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崔杼太史伯、仲、叔、季南史氏)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崔杼杀害了录历史,但太史们宁死不屈,崔杼杀害了太史伯、仲、叔,他最后并未杀害太史季,因为他害怕了。南史氏也是一位太史,他本想来接替太史季的位置,当他看到太史季安然无恙后才放心地离开了。(引导学生了解大体内容即可)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却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太史们并未按照他的话去做。在这个小故事中,你觉得崔杼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崔杼大权独揽的地位以及残暴、易怒的个性。)[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了解崔杼的残暴以及位高权重,从

四年级下语文说课稿-1.3秉笔直书-北师大版(2014秋)【小学学科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fy5186fy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1-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