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课程名称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教学对象
2004级军人学员
使用年度
2006年秋季学期
教员姓名
荣文仿、廖国庚等
所在单位
社会科学系政治学教研室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006年8月
章节名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教学时间
8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充分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增强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立志成才、献身国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
重点难点
;
。
教学方法
章节教学,重点讲授,案例分析,课堂研讨,小结答疑,闭卷考试
教学内容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这一课程是全国高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军校学员必修的政治理论课,是高举旗帜坚定信念的方向课,是听党指挥铸造军魂的核心课,是献身国防立身做人的实践课。
目前,部队少数青年官兵存在“三个缺乏”:缺乏远大理想,“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缺乏政治信仰,轻信西方散布的马克思主义“失败论”、“过时论”、“学派论”;缺乏必胜信心,有的认为“经济持续发展难,惩治党内腐败难,打赢台海战争难……”。
把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坚定的政治信仰:高举旗帜,听党指挥。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把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科学的思维方法: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掌握和运用全面历史辨证的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工作方法等;把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立身做人的行动准则:为军服务,献身国防。努力成为顶天立地的军营男子汉、英姿飒爽的军中穆桂英。
学习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把握无产阶级政党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助于我们增强当代中国军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毛泽东同志在七大报告中指出:“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有活的马克思主义,也有死的马克思主义;有香的马克思主义,也有臭的马克思主义。我们要活的马克思主义,不要死的马克思主义;要香的马克思主义,不要臭的马克思主义。”
死的、臭的是指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活的、香的是指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1942年7月1日,朱德在《纪念党的二十一周年》一文中,提出并使用了“中国化的马列主义理论”这一概念。1943年11月,邓小平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并使用了“中国化的马列主义”这一概念。1944年2月,彭真在讲到整风运动的实质时,提出了“毛主席的中国化的马列主义的思想”这一概念。1945年5月,刘少奇在党的七大所作的《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标志:党的“七大”。其一,刘少奇在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了系统的理论阐述。其二,《中国共产党章程》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其三,全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形成共识。
刘少奇在党的七大所作《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完全新式的无产阶级政党,是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而在最坚固的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党。”“中国共产党产生以来,产生了、发展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特出的、完整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建国的正确理论”,“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就是“发展着与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世界文化传播的必然趋势。
其一,
01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