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叙事学视角下的《红字》及其两汉译本对比研究
姓名:郑园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黄勤
2011-05-21
摘要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浪漫主义时期一位杰出的作家,被誉为 19 世纪美国文学
的标志。他的代表作《红字》初版于 1850 年,一经问世,便因其深刻的社会影响力
和独具特色的叙述技巧立刻受到好评并产生了持久的魅力。经过了一百多年,《红字》
和作者纳撒尼尔·霍桑依然享誉美国文学界。著名的评论家的赞扬和美国读者的追
捧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西方,虽然《红字》享有极高的声誉,但国内在对这位天才作者及其代表作
的推广上却十分缓慢。虽然早在中国解放前的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就出现了小说的第
一个译本,但并未引起任何重视。直到 1981 年才出现了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第
一个权威译本。从 90 年代开始,翻译活动才逐渐兴盛起来,从而推动了国内对小说
译本的研究。中国知网上搜集的从 1990 年到 2010 年的资料显示,共有 12 篇文章研
究《红字》的翻译,而叙事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一篇也没有。从叙事学视角进行的
研究主要涉及小说的主题以及人物的刻画等方面,而在文学批评领域经常探讨的叙
事学领域的叙事视角和话语的表达方式却几乎没有。
自从《红字》的中译本首次出版以来,至今国内共有 18 个不同的版本。其中,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 年出版,胡允桓翻译的中译本是早期较权威的一个版本;由
北京燕山出版社于 2005 年出版,姚乃强翻译的译本是现在比较流行的版本。本文旨
在通过对比分析两个中译本对原文的叙述方式的处理,探讨译者是否成功地再现了
其叙述技巧。
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是一部经典的小说,它多元化的叙事视角以及丰富的
话语表现形式展现其高超的叙事风格。译者对于任何一方面的忽略都必定会对原文
的艺术价值造成极大的损失。本文通过对原著及两个中译本的对比分析研究得出除
了少数细节之处外,两个中译本通过对原著的叙事视角和话语表现形式的成功转换,
较好地保留了原著的主题和艺术价值。由于目前国内从叙述学视角对《红字》的研
III
究并不多,本文希望通过在此方面的尝试性研究,能够有助于中国读者更好地体会
原著的主题意义和艺术价值,也同时希望能够为小说的叙事学翻译研究抛砖引玉。
关键词:《红字》翻译叙事视角话语的表达形式对比研究
IV
Abstract
Nathaniel Hawthorne, the excellent romantic American writer, may stand as the
symbol of American literature in the 19th century. His masterpiece The Scarlet Letter
which was first published in 1850 has attained an immediate and lasting ess for its
great social influence as well as the impressive narrative techniques and frequent use of
symbolism. Over one hundred years after its appearance, The Scarlet Letter and Nathaniel
Hawthorne are firmly ensconced in the canon of great American literature, which is
proved by the admiring criticism of many famous reviewers and the great popularity
enjoyed by American readers.
In the western world, The Scarlet Letter has enjoyed such high reputation; however,
China was slow in introducing the talent writer Hawthorne and his masterpiece The
Scarlet Letter. Although there appeared an old Chinese version before China’s liberation
in the 1930s, it was not g
叙事学视角下的《红字》及其两汉译本对比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