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安化县“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安化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一、安化教育基本情况二、安化教育的发展基础与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三、指导思想四、发展目标五、发展重点六、保障措施安化县教育局二○一○年四月安化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一、安化教育基本情况安化现有中小学校272所,在校学生84862人。其中公办学校267所,在校学生81380人,包括小学219所,在校学生50898人,初中42所,学生19261人,普通高中5所,学生8346人,职业中专1所(两个校区),学生2875人;民办学校5所,在校学生3482人,包括普通高中1所,学生1722人,职业学校3所,学生925人,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学生835人。有幼儿园89所,其中公办50所,民办39所,在园幼儿共16388人。在职教职工6444人,离退休教职工3211人。二、安化教育发展基础与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一)安化教育发展基础“十一五”以来,安化教育事业平稳发展,已基本形成了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均衡提高,普通高中良性发展,职业教育与学前教育特色鲜明,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协调健康发展的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教育改革稳步推进,教育资源配置渐趋优化,教育质量节节攀升。具体表现在:。综合乡镇发展、生源分布和学校办学规模、办学效益等因素,采用撤并整合办法,不断调整学校布局,使学校布点更合理,办学条件差距明显缩小。2007年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基本形成了乡镇中心学校、中心完小、管(片)区初中和村小(教学点)点面结合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学校数量由调整前的1000多所减少到现在的261所,大大降低了办学成本,提高了办学效益,获省人民政府授予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先进县称号。两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县职业中专两个校区分别在前后乡办学,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合理分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成功实施第一、二期义教工程,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的基础上,2006年以来,主要实施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中小学校改水改厕工程等,全面消除了中小学D级危房,提高了学校服务能力。2008年开始实施的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水平,提升了办学品位。通过安化二中整体搬迁,安化一中校园三期扩改,县职业中专东坪校区建设与安化三中、县实验高中改制扩建等,高中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校园面积扩展了400多亩。。(1)义务教育稳步发展。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大保学控流工作力度,加上国家逐步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免费入学,全县小学生入学率一直保持在100%的水平,初中生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2008年至2009年,13所学校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验收,为义务教育学校高位均衡发展提供了示范。(2)普高教育办学品位不断提升。安化一中、安化二中相继被评为省示范性高中。全县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80%以上。高考成绩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连续两年保持千人以上;安化二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位居全市第二,受到省厅通报表彰。(3)职业教育长足发展。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得到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好评,各职业学校专业特色初步形成,职校毕业生就业安置和满意率每年均达98%以上,对口升学本科上线率连续9年稳居全市第一。(4)学前教育成绩显著。全县共有公、民办幼儿园89所,,%,大大超过了省对国家级贫困县35%的标准。安化被评为全省学前三年教育工作先进县,是同时被评的4个单位中唯一的农村县,学前教育工作经验作为全省唯一的典型在全省推进教育强省工作会议上推介。(5)民办教育特色鲜明。目前全县有民办学校5所,幼儿园39所,在校学生(幼儿)达到7000多人,民办教育实现了从高中教育到幼儿教育全面覆盖。。通过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常规、优化德育工作队伍,大力开展家长学校建设、学校法制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深入开展学生养成教育、留守儿童教育,星级评比和德育基地建设,不断丰富德育工作手段和方法。坚持“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有效实施国家课程,努力开发校本课程,加强课程管理,提升课程效益,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规范开设体卫艺、科技、信息技术课程,落实“阳光一小时”等校园文体活动,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初步建立“评价主体互动性、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中考成绩与市内先进县市区的差距不断缩小,高考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在教职员工中广泛深入开展“两爱两讲”等师德师风和党风廉政建设等一系列活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继续教育”工程、“名师”工程和“215”工程等,不断深化人
打开安化县“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模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