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14 - 诗性明德·小资采燕.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诗性明德小资采燕戚惠琳有诗、芊芊百草生,青青百草思。素素如良人,谦卑如君子。大意是纤柔的百草生出来了,看着这青青的一片,使我思量无限。朴素如百草,是你这良人,谦卑如百草,是你这君子。随即看了一下注疏,即可明白当时的诗旨了。如下、芊芊百草,润物无声,成于泥土,养立清平,随风而起,其机盎然而至也,是以万物之德生乎。余常感于百草之德,比之于民,固虽其身微而不贱,亦风动天下而不亢,俯仰自然,素心可鉴。由此可以得知女诗人写百草,是旨在言明百草之德,而这德性即是民性,那是一种虽身微而不贱,亦风动天下而不亢的朴素姿态,随风俯仰,生气盎然,这种不卑不亢的习气,全然还是因为民心的素,因此说素心可鉴。到底是注疏与诗境皆好,最终归正了一个新民之风。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然而大学并没有说明白如何去明明德,如何去新民,如何去止于至善,及至读到惠琳的诗,豁然开朗,当下便明白了是这样一种良人君子之风的广化。然则古人写草的,亦多为写景致,虽有香草美人的隐喻,但也多是写个人,及诗经言草木还是为了歌咏王政,而与庶民无关。因此可以看出,百草之德,新民风化,似唯此芊芊一篇。言及此,采燕说道、戚惠琳的诗,好像都有着一种素心。譬如写素履之往,那种幽人其幽良人其良的素履独行,及至后来看到的那句、只为君心开白莲,似乎都有着这样一种清素在字里行间,却还不明显,好像是藏在诗意里一般。我说道、这里的芊芊,青青,素素,也好像在起兴这样人与草的共性,及至后来随风潜化,却还藏着一种俯仰自然,不卑不亢意蕴。采燕即道、诗是要藏蕴才好的吗?我们以前解诗,只是见得个风景,即后来学得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也并不能察觉着显隐双意,明暗相应。一意可见,二意难明,三意四意看来是要与诗人相知同心了。我说道、莫非燕儿是戚惠琳穿越回来的。竟然能懂她这么多。采燕说道、哪能懂呢,也还是听你这么一讲,就渐渐明白了,诗意,诗性,诗心。以前读书的时候,只知道读读背背,也没有多余的感悟,更不曾想过诗与风雅颂的关系,后来才知道倘若没有特定的社会风气,诗人哪能写的出诗呢。我说道、在心为志,在言为诗。诗多有着一个蕴藏在心的过程,是很难闻风观景而成的,亦多是情感的溢出后发,随即跃然纸上,遂成诗篇。比如乾隆丢一个金樽于水中,顺流而下,饮酒一杯,然后诗兴大发,脱口吟咏,其实这都是虚情假意,事先就在宫中和太监们商量好了的,最后搞的群臣共贺,结果乾隆一生写了上万篇,却未有一首流传,也确系群众的眼睛雪亮的呢。采燕笑了笑,说道、咳,皇帝在宫中,能有啥事情呢,结果那么多奴才都在那儿溢美赞颂,该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啊,听你说这曲水流觞,似乎想到了初中学的皇帝的新装,这是赤裸裸的欺君之罪啊。我即说道、有言无志,谓之矫情。所以吧,乾隆亦不过是有言无志,因而所写也多是矫情之篇。虽然不曾看过,大致也能感觉的这样一种无患今生的得意,似乎没有什么值得称颂的了。说罢。不禁发觉燕儿是个诗性极高的人,因我是读了诗序才能发见一些诗论,而采燕是不曾读过,亦然还能与我共知,而诗是什么,似乎并不是一个学术的话题,但凡情感极细的人,意蕴一番,出言即可成诗了,也不必在意平仄用韵,这些刻意平仄是连宋儒自己都有时候搞不清的了,所以宋以后的诗风多不好,遂才有得元曲与小说的天地,毕竟人是认真起来了,那诗自然也就消逝了。再往后那白话诗,亦不是诗了,是谁都可以歌唱的,却也是普通的好

14 - 诗性明德·小资采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ffy51856fy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1-2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