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共产党的“迷失”2008年12月14日,法国共产党第34届全国大会召开,59岁的玛丽·乔治·布菲夫人第四次当选法布菲是法共历史上首位女性党首,执掌法共7年,党内支持率一直居高不下,2006年最高时曾高达91%,此次选举前,尽管党内以前党领罗贝尔·于为首的一批人不断发出挑战,甚至另组新党威胁,%的高支持率,%还高。然而与布菲在党内的牢固地位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这个曾经举足轻重的左翼大党、西欧规模最大的共产党组织,在法国政坛所占的比重却愈益下降,2007年的总统大选,布菲作为总统候选人,%的选票,是法共在二战后所参加11次总统大选中,得票比率最低的一次。有评论家指出,布菲的铁腕可以震慑党内异己,却不足以阻遏法共的衰落。那么,法共在历史上地位究竟如何?其所面对的前景,又将会是怎样的?从声势寂寂到名扬天下法国是个富有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传统的国度,第二国际诞生于法国,且影响深远。1905年,第二国际法国支部单独建党,就是今天的法国社会党。十月革命的隆隆炮声,让欧洲各国的工运和社会党无一例外地面临“站队”问题,1920年,大部分法国社会党员选择了“向左”,成立了法国共产党,因此可以说,法国共产党和社会党是一根藤上的两个瓜,而且诞生之初,法共这个瓜要大得多。尽管如此,由于对暴力革命的不同理解,法共在最初发展并不快。该党自1927年后以第三国际支部自居,遵循民主集中制,不排除暴力和非法革命行动,讲求阶级斗争,这些在许多信奉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法国人看来“不够正统”,而且“武装保卫苏联”对富于民族性的法国人而言也并无说服力。直到1933年,(当然这也比法国社会党同期多得多)。1924年他们曾夺得26个法,但4年后就丧失了一半。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第三国际开始呼吁各支部建立“人民阵线”,法共也即时调整了政策,开始和社会党、激进党等69个左翼团体建立人民阵线,壮大了自己和左翼的声势。耐人寻味的是,此时法共本身却发生分裂,·托洛雷斯的斗争最终导致后者从法共中脱离,成立“法国人民党”,好在两党都表示服从第三国际领导。1936年5月,法国共产党和人民阵线在国民议会选举中获得历史性胜利,在全部608个席位中,法共单独获72席,由“法,社会党等其他左翼盟友获167席,而中右翼政党仅获82席,右翼仅140席,这一历史性的胜利,导致以社会党领袖莱奥·布鲁姆为首的人民阵线政府诞生,这是法共在战前达到的最高峰。此后法共和“法国人民党”重新合并,并在支持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运动中赢得崇高声誉。有一个例子足以说明法国人民阵线胜利的影响:据一位当年在中国西北传教的法国神甫叙述,在1936年初夏的一个深夜,一支红军游击队冒险来到他处于敌后的教堂,目的只有一个:让他“设法”帮忙,给组成人民阵线政府的“法国同志”代致以中国革命者的崇高敬礼。一夜败尽十年功然而人民阵线的成立和壮大,并非法共自身觉悟所致,而是第三国际的推动,一旦第三国际转向,这种基础薄弱的成果也就很容易在顷刻间毁灭。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法国对德宣战,不久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法共奉命停止一切反纳粹宣传,转而抨击“帝国主义
法国共产党的“迷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