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分段整理【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2~43页例2、“练一练”,第44页练习七第2题。【教学目标】、统计的事实,能根据实际需要收集、分段整理并用统计表表示数据,初步学会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体会分段整理、统计数据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积累统计的初步经验,培养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形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教学重点】数据的分段整理和统计。【教学难点】分段后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呈现问题,。出示例2和鼓号队图片,让学生读题。提问:例题讲述的什么事情,要解决什么问题?。引导: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要用什么办法解决呢?同桌互相讨论讨论。交流: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到了什么办法?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指出:鼓号队服装分大、中、小号,鼓号队员要按自己的身高购买对付,所以需要收集每人的身高,统计适合穿大、中、小号服装的人数各有几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新问题。二、呈现数据,。出示:梅峰小学鼓号队一共有32个队员,老师让每个队员测量了身高,并做好了记录。这是他们的身高记录。、统计。(1)讨论方法。启发:现在要解决每种服装各买多少套的问题,需要怎样整理每个人身高的数据呢?为什么要这样整理?说明:为了让每个队员的服装合适,我们要按服装型号把身高分为130~139厘米、140~149厘米和150~159厘米三段整理,(结合板书:130~139140~149150~159)统计每段身高各有多少人。这就是数据的分段整理和统计。(板书课题)追问:按130~139、140~149和150~159这三段整理记录单上每个身高数据,会不会有重复或遗漏的?为什么?指出:数据分段时,注意每段数据之间要连续,就不会发生数据重复和遗漏,比如第一段到139厘米,第二段就从140厘米开始;第二段到149厘米,第三段就要从150厘米开始。(2)整理、统计。引导:你能按这三段分别整理、统计出各有多少人嘛?自己先用画“正”字的方法在课本上整理这些身高数据;然后根据整理的结果,完成课本上身高情况统计表。(学生整理、统计,教师巡视、知道)交流:能说说你画“正”字整理的过程和结果吗?(交流按顺序整理、记录过程,呈现画“正”字整理的结果,对有错的学生要注意指导整理顺序、方法)追问:画“正”字记录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可以从1号起按顺序把每人的身高整理在相应的栏目里,或者一段一段地分别从1号起一次查找,记录,并在已经整理过得数据上做出记号)交流:能把你的统计表交流一下吗?(呈现学生统计表,注意填写日期)每一段的人数根据哪里的结果填写,合计数表示什么意思?如果合计人数不是32,那说明什么问题?。提问:开始提出每种分装各要多少套的问题解决了吗?各要多少套?回顾一下,解决这个问题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法?小结:根据问题可以知道,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适合三种服装的不同身高各有多少人,所以要收集身高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可见,统计也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像今天这样的问题,就是用统计的
数据的分段整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