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礼记》简介:《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学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其中“教学相长”就出自本文。《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各个时代的人都从中寻找思想资源。因而,历代为《礼记》作注释的书很多,当代学者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新的研究成果。背景资料《礼记》@一、导课1、古人常读的《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明确:“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2、今天我们学习的《虽有嘉肴》内容就是出自“五经”中的《礼记•学记》中的一段。第一课时一、预》是战国至秦汉年间____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_________的文章选集,是一部_____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与《》《》合称“三礼”。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等的问答,记述_________的准则。儒小戴礼记周礼仪礼礼制、礼仪礼仪、孔子及其弟子修身做人儒家《仪礼》2、给下列蓝字注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jiāyáoqiǎngxiàoyuè即《说yuè命》“学”通“敩”xiào,教导二、合作互动: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注意停顿。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 如;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明确: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2、听朗读更正节奏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自由诵读(2~3遍)再齐读//虽有嘉肴1、文意疏通:(小组讨论,解释红色字并翻译语句。)三、成果展示即使美味的食品吃,品尝(味道)甘美(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最好的道理好处译: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因此困惑译: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理解的地方。(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省自我勉励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得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虽有嘉肴 (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