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月已落下乌鸦啼秋霜欲满天地间,江边枫树渔火点点点对愁不能眠。姑苏寂寞是城外寒山一带古寺在,半夜沉沉钟声起悠悠传到孤客船。《枫桥夜泊》的诗意此诗写于张继落第时,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枫桥夜泊》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三个景象,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离乡者的孤孑[jié]清寥感受中。《枫桥夜泊》第二句,江枫,渔火,对愁眠。这里确有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但最为妙的却是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充分体现诗人的用心与才华。对愁眠”的“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不过又不象“伴”字外露,真是别有一番意味。《枫桥夜泊》第三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因此,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了。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枫桥夜泊》第四句“夜半钟声到客船。”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钟声”不就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与寂静,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枫桥夜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