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马克思论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认识你自己0091126004法学4班沈诗雨“认识你自己。”相传是刻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的三句箴言之一,也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另外两句是“你是”和“毋过”。根据第欧根尼·拉尔修的记载,有人问泰勒斯“何事最难为?”他应道:“认识你自己。”(见《哲人言行录》卷一)而尼采在《道德的系谱》(ZurGenealogiederMoral)的前言中,也针对“认识你自己”来大做文章,他说:“我们无可避免跟自己保持陌生,我们不明白自己,我们搞不清楚自己,我们的永恒判词是:‘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对于我们自己,我们不是‘知者’……”①我们知道,真正让“认识你自己”这一哲学观点家喻户晓的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把哲学关注的中心问题从自然转向人,这是苏格拉底对哲学的伟大变革和伟大贡献。他认为,人的眼睛不只是用来观察外部世界的,更要对自己的心灵进行探索与认知,要认识自己的短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行为高尚的人,一个至善、纯粹的人。在我看来,“认识你自己”的哲学内涵有3个方面。他们分别是自我意识,自我探索和自省意识。自我意识首先,自我意识即对于自我存在的感知是“认识自我”的基础。一个人,首先要感知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于这个世上。仅仅拥有与众不同的外表是不够的,还要拥有独一无二的性格和心灵世界。拥有“我”的意识,并且对于这个“我”的行为与意识承担责任。----------------------------------------------------------------------------------------------------------------------1?wd=%C8%CF%CA%B6%C4%E3%D7%D4%BC%BA%20%D5%DC%D1%A7&pn=20我认为,现今社会对于个性的崇尚,是与自我存在的感知密不可分的。人类随着思想意识的解放,越来越体会到“我”的重要性,并且逐渐解放对于“我”的被认知性的需求。人们开始不再认为被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是羞涩的,相反地,我们开始敢于面对这种需求。从着装的日益个性化、丰富化和独特化,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思想争鸣,种种“敢秀”的行为无不充分地体现着对自我存在的感知与肯定。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如今十分火热的“微博”,“人人网”等网络流行工具,都是以自我的存在感为核心的----“我就是我,我有我的思想,我喜欢我的样子,我愿意被你认同……”然而,仅仅拥有这一份感知是不够的。盲目地展示自我,过分关注于被外界肯定的需求,一味地求“新”求“异”,反而容易迷失自我。自我认识,还需要客观公正地看待自我,了解自我的优点与缺点,与自己的心灵世界进行沟通。自我探索“德性即知识。”对苏格拉底来说,认识人自己就是认识心灵的内在原则。亦即认识“德性”。苏格拉底亦把德性与知识等同起来,在他看来,趋善避恶是人的天性,是行善还是作恶,关键取决于他的知识。因而,每个人在他有知识的事情上是善的,在他无知识的事情上是恶的。因此,我认为自我探索对于认识自己有着重大的意义。探索的既包括我们心灵中已知的部分,叶包括我们心灵中未知的部分。已知的部分指的是,我们所拥有的学识和经历,以及这些学识经历造就的思想观与人生观。在我看来,一个人的思想与心灵总是与他的历史密切相关。有时我们无法理解他人的行为,追溯起来,常常与他过去的所见所闻和个人

马克思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fy5186fy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