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社会中的信任缺失【摘要】信任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基础,同时也是有序的社会秩序形成的重要润滑剂。在传统社会中,大部分的社会关系都是以血缘或地域为纽带,因此不太存在信任缺失问题,而在迈向现代化进程中,这些纽带正逐渐被弱化,在扭曲的利益观的驱使下,信任缺失的问题正逐渐凸显。对此,在此试图选取兼职大学生对职业中介机构的信任缺失这一缩影来探讨转型社会中的信任缺失问题。【关键词】信任缺失;兼职大学生;职业中介机构;利益至上一、转型社会中的信任缺失概况从亲人到陌生人、从邻里到社会、从个人到国家、从日常生活到政治经济生活,“信任”渗透在各个领域之中。作为人的行为的一种体现形式,信任的发生和存在都依赖于人与人或人与社会的关系所构成的特定情境,即场域。在布迪厄看来,场域是一种社会空间,是一个由各种客观的社会关系交织而成的空间。在传统社会中,信任的存在场域主要在具有伦理血缘性质的熟人关系之中,无论何种信任形式都被赋予了人格化的色彩。然而,随着越来越精密的社会分工和越来越浩大的社会流动趋势,现代社会具有了吉登斯所说的“时空虚化及在时空分离基础上的脱域”,这一方面使得以契约为基础的现代社会比以血缘为基础的传统社会更需要信任,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现代社会越来越容易失去信任和越来越难获得信任。太多的利益纷争、太多的短期交往,导致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多变,守望相助的“熟人社会”正渐行渐远。在利益的驱使下,各种坑蒙拐骗现象在现代社会中层出不穷,信任缺失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醒目现象。转型时期信任缺失的主要表现为人们的互不信任行为在家庭、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同时出现,信任缺失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病态特征,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关系的良性发展,影响到了社会秩序的有序运行。二、兼职大学生“被失信”:转型社会信任缺失的一种表征基于上面的客观分析,本文主要试图选取当下社会信任缺失的一个缩影——兼职大学生对职业中介机构的信任缺失,以身边的大学生群体为访谈观察对象,通过深入访谈的方式来探讨兼职大学生对职业中介机构信任缺失的表现,通过对该现象的层层剖析,希望能探索出信任缺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试图为社会信任的重构提出一点建议。(一)兼职大学生“被失信”的表现近年来,每逢寒暑假、五一、十一或其他重大的节假日,在全国各大繁华市区以及其它热闹的地段都会有成群结队的大学生举着促销的牌子在人群中不停地穿梭。目前在校大学生利用节假日做兼职已成为我国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许多大学生曾经不止一次的做过兼职,而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是通过职业中介的方式找到工作的。的确,对于很多在校大学生,尤其是刚入学想要加入兼职队伍的新生来说,一般而言能获得的兼职机会是较少的,但是职业中介的存在,算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兼职资源配置的平台。然而,通过我们的访谈发现,在这一过程中,大部分的兼职大学生都存在“被失信”过。“被失信”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有些人是因为身边同学不幸的兼职经历或是媒体对“黑职业中介”的报道传播,从一开始就不相信中介,所以他们一般不会通过中介来寻找兼职。第二,也有的兼职大学生最初虽然也对职业中介机构存在过不信任,但是由于他们缺少相应的兼职机会,比较权衡之后还是通过中介寻找工作,只是在这过程中带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希望自己能侥幸逃脱被骗。我曾经是通过中介找工作的,但一开始我也是对中介保持警惕
转型社会中的信任缺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