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宏观信息经济学评述【经济学理论论文下载】.doc经济学理论论文■西方宏观信息经济学评述1962年弗里兹・马克卢普《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的山版,标志着西方宏观信息经济学的产生。1977年马克•波拉特《信息经济》(九卷本)提出信息经济测度的波拉特范式,极大地丰富了西方宏观信息经济学理论。80年代后,在美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英国和新西兰等国学者的共同努力下,西方宏观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H趋成熟,形成宏观信息经济理论与测度、第四产业与信息市场、国际信息贸易以及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四个主要硏究领域。一、宏观信息经济理论与测度宏观信息经济理论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阐述:首先,从相对静态观点来看,经济过程由两大领域组成,一是包含物质和能源的转换领域,一是包含从一种模式向另一种模式的信息转换领域。这两个领域相互交错,密不可分。物质和能源生产必须有相应的知识、计划、调节与控制的信息,而信息的生产、处理与传播乂离不开物质和能源。在形成社会财富的过程中,这两个领域的一方如何为对方做出贡献及做出多少贡献,正是信息经济硏究的课题。信息经济,就是以信息商品及其服务为基础或基本形式的经济,这是一个与物质经济相区别的槪念。马克卢普最早提出这一槪念,并将信息经济硏究的基本单位规定为生产信息商品和提供信息服务的个人或组织,如厂商或硏究机构、个人或家庭等,其目的是将这些个人或组织重新划分为教育、硏究发展、通讯、信息服务和信息设备五个部分'从而限制信息经济的范围。然而'在波拉特看来'信息活动或信息市场才是信息经济的基本单位,其目的是将信息活动创造的价値纳入国民经济统计范畴来测度信息经济规模。当然,我们也可以将信息经济看做是一种以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技能贯穿于经济活动全过程的经济形式,其目的是降低产品能源消耗,这种由以物质和能源为基础的经济向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经济转变过程,也就是国民经济的信息化过程。在这里,信息经济已不再是一种预测理论,而是在向人们说明如何适应已经被信息技术改变了的现实经济活动。其次,从生产力发展角度分析迄今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变。一是在1880年前后由农业经济转变为工业经济,石油、内燃机、发电机以及电力的配置使社会变成一个复杂的工业化社会;再就是开始于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转变。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都属于物质(大众)经济,因而农业经济转变为工业经济仍然属于在同一形式下的经济转变。与第一次转变相区别,工业经济转变为信息经济却是由旧的经济形式向新的经济形式的转变,因此,这种转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要比笫一次转变深远得多。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大众经济或物质经济与信息经济在全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已经发生变化,而且还将继续变化。世界经济的繁荣与衰退在圈套程度上并不取决于信息经济能否取代大众经济,而取决于大众经济在向信息经济转变过程中二者能否有机地溶为一体°随着物质经济逐渐过渡到信息经济,信息部门的发展将受到怎样的制约并有什么后果呢?法国经济学家琼•沃格在其一系列著作中,基于N・帕金森定律和热力学中引出的定律提出两个重耍结论第一信息部门增长比整个经济快一倍;第二'当信息部门在国内总产値中的比重超过50%,这种增长就趋向于达到“经济成熟”的最高界限,物质牛产将会山现倒退。然而,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信息经济在90年代得到行政机关发展的事实,使人们对沃格观点的正确性产生怀疑。宏观信息经济测度理论和
西方宏观信息经济学评述【经济学理论论文下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