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食安办举办新《食品安全法》培训近日,河西区食安办、市场监管局联合组织新《食品安全法》专题培训,食品监管人员、河西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人、超市食品安全相关负责人、餐饮企业代表共350余人参加。培训由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食品系刘爱国教授授课。对食品监管人员主要解读新《食品安全法》的修订意义、监管部门的职责及法律责任;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人主要解读新《食品安全法》对企业及品控人员的要求以及法律责任。培训采取条文解读与案例剖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附:新《食品安全法》5大亮点亮点1网络平台或需担连带责任作为新兴的食品销售渠道,网络商品交易近几年发展很快,但从目前的情况看,网络食品交易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电商没有食品经营许可证,有的出售假品牌食品和“三无”产品,侵害消费者的权益。为规范网络食品交易,新食安法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入网食品经营者或者食品生产者要求赔偿,索赔无门时可要求第三方交易平台赔付。此外,若第三方平台未履行这些义务,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亮点2转基因食品应显著标示新食安法中明确规定,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应当按照规定显著标示;未按规定标示的,企业最高可面临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者甚至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据了解,目前,我国对转基因生物及其制品的管理主要是国务院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农业部的有关配套规章。立法机关经研究认为,我国已经规定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志制度,一些国家也在法律中规定转基因食品应当在标签上予以明示。实行转基因食品标志制度,目的在于从食品标签管理的角度,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与转基因食品本身的安全性无关。亮点3保健品需声明“不能代替药物”保健食品行业存在诸多乱象,如虚假宣传、违法添加西药等,给市民尤其是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隐患。据介绍,现行食安法对保健食品的规定比较原则,如不能对人体产生危害,其标签、说明书内容必须真实,不能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等。而新食安法则对保健食品的原料目录、标签、说明书管理作了进一步完善,其中明确规定,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应当与经注册或者备案的内容一致,载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并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同时对保健食品广告也要求作“本品不能代替药物”的声明。亮点4对婴幼儿配方乳粉实行注册管理“大头娃娃”“三聚氰胺”事件的余威仍在,在海淘、代购等领域,奶粉俨然成为国内居民的刚需,甚至导致不少国家及地区对奶粉进行限购。2008年出台的《乳制品管理条例》对包括婴幼儿配方奶粉在内的乳制品的管理作出了专门的规定,但从实践的情况看,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消费信心仍然不足。为改变这一现状,新食安法规定,国家对婴幼儿配方食品实行严格监督管理。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实施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对出厂的婴幼儿配方食品实施逐批检验,以保证食品安全。此外,婴幼儿配方乳
河西食安办举办新《食品安全法》培训.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