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心理的较量—民生新闻采访初探吉喆[摘要]民生新闻研究近几年都是业界和学界研究的热点,但对民生新闻采访进行研究,目前未能得到研究者的足够重视,尚为研究的盲区,而民生新闻的采访研究是改变民生新闻同质化、缺乏深度、缺乏整体把握等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这是本论文研究民生新闻采访的现实意义所在。民生新闻采访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怎样处理与新闻事实、采访对象、新闻受众之间的关系的问题,本文章从新闻心理的角度对民生新闻采访的这些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地探讨。[关键词]民生新闻采访;民生新闻采访心理2007年12月份,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一起走进了《说实在的》这个集体,从此我们的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我们,不辞辛劳的为正义而奋斗;我们,起早贪黑的为社会的灾难而奔波;我们,义无返顾的为百姓说话,为苦难讨回公道,为贫困而打抱不平。我们是谁,我们是老百姓心中的“无冕之王”,我们是老百姓心中吃饭靠笔的新时代秀才。有这样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美国报业巨头普利策则认为,“社会是航行在大海上的一艘大船,记者就是那船头的暸望者。”记录者、批判者、瞭望者,这些都是社会对记者职业角色的定位。做“无冕之王”可以接触不同群体,领略人间万象,身无分文却能忧国忧民,无职无权却能行侠仗义。犹如上帝一样思考、贫民一样生活,亦能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梦想。“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我做记者的至高境界,“记录人间万千事,甘为他人做嫁衣”乃是我做记者的最低底线。在《说实在的》栏目组做记者,可以说是我人生的落脚点,也是我人生新的起点。回首这近一年的时间,我尽了自己应尽的职责,我用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客观、公正、翔实地记载了那些影响我们生活的大事件,还有那些平凡而执著的小人物……回首这一年,总有一些瞬间让我再次驻足,总有一些温暖的感动让我禁不住留恋和铭记。近年来,民生新闻被视为电视界冲出的一匹“黑马”,正在各个媒体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支撑下,全国上下也对民生新闻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一时间,民生新闻铺天盖地,席卷大江南北,不论以什么名称,以哪种表现形式出现,但总的原则是在民生、民本、人文关怀的范围之内。应该说,民生新闻的出现,极大丰富了中国特色新闻的表现形式,也充实了新闻的内容。把新闻的话语权交给老百姓,逐步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也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了朴实的民本思想。《说实在的》就是这样一档方言类民生新闻节目,讲的都是咱老百姓的身边事儿。你别管是家庭矛盾,还是邻里纠纷,《说实在的》就用实在嗑儿跟您慢慢唠。可以说民生新闻采访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怎样处理与新闻事实、采访对象、新闻受众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以下,我就用我的亲身经历,从新闻心理学的角度对民生新闻的采访进行初步的探索和研究。从时间意义上说,采写效率是新闻的生命,而提高采访效率是提高写作效率的前提。采访效率低下,即使记者有“七步成诗”之才,恐怕也无济于事。采写好比做饭,采访得来的材料是米,记者的笔力是柴。有米无柴,徒叹无奈;有柴无米,烧穿锅底。采访之对象,无非人与事,而事乃人为,除却纯自然现象新闻,采访归根结底是与人打交道,即必须面对采访对象的心理场。在一定意义上说,会不会营造出一个有利于采访的心理场,是决定一个记者采访之成败、效率之高低的枢纽。采访心理研究对民生新闻的采访实践更加重要。(一)民生新闻采访中记者与采访对
民生新闻采访初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