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病(Amoebiasis)主讲人:裴玥珺患者男性,54岁,因腹痛腹泻,黏液血便3天入院,在患病前3天有食用不洁食物病史。患者自述脐周阵发性隐痛,多于有便意时出现,便后能缓解,腹泻每日约7~8次,大便为黏液血便,每次粪便量少。入院后大便常规检查示脓细胞(+++)红细胞(+++)。考虑为急性肠炎,治疗四天后,症状无明显好转,每日腹泻3~6次,大便仍为血液粘液样便,近闻之有腥臭味,以后连续3次复查,大便常规仍示脓细胞(+~++)红细胞(+~++)大便培养(一)。但在随后的两次复检中均查到原虫的滋养体。案例导入最重要的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引起的疾病。又称致病性阿米巴。如:福氏耐格里阿米巴、棘阿米巴属、曼氏巴林苗阿米巴和齿龈内阿米巴。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原虫主要寄生于结肠(肠阿米巴病)经血流或直接扩散到其他部位(肠外阿米巴病)。概念无症状感染者带虫者85-95%有症状病例(1)肠阿米巴病:阿米巴痢疾、慢性阿米巴结肠炎阿米巴阑尾炎、阿米巴瘤、暴发型结肠炎(2)肠外阿米巴病:阿米巴肝脓肿、肺脓肿、脑脓肿、其他部位感染(阴道、宫颈、肛周皮肤)最为常见的是以腹痛、腹泻、果酱样大便为主要症状的阿米巴痢疾,其次为以发热、肝区疼痛、肝脏肿大并有压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阿米巴肝脓肿(肝阿米巴病)。感染类型病变特点肠阿米巴病病变肠黏膜脱落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状溃疡,溃疡大小及深度不一。坏死周围少量炎细胞浸润,在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可见阿米巴滋养体。少数病例可并发肠出血和肠穿孔。慢性病患者,溃疡和增生反复发生致黏膜息肉形成,局限性的上皮组织和肉芽组织增生形成的包块称阿米巴肿,临床易误诊为结肠癌。肠外阿米巴病滋养体主要通过门静脉至肝,在肝内引起坏死而形成囊腔,病变称为阿米巴肝脓肿。肝右叶发生多于左叶。肝脓肿穿过膈肌直接蔓延导致肺脓肿,多见于右肺下叶。病变部位:结肠;其中以回盲部、升结肠最多见脓肿 —— 粘膜下层,较多孤立小脓肿溃疡——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脓液由细胞碎片、粘液、滋养体组成,溃疡之间肠粘膜正常,溃疡侵及血管一肠出血,深溃疡一肠穿孔慢性期——增生;息肉样改变,狭窄病理解剖护理措施一般治疗:采取接触隔离措施急性期:症状明显时应卧床休息,流质饮食。重症者:给予输液,输血等支持疗法针对滋养体的抗阿米巴药物甲硝唑:适应于肠内外各型阿米巴病(首选)替硝唑:同上氯喹:对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有效。口服后肝内浓度是血浆浓度的100倍以上,主要用于阿米巴肝脓肿的治疗依米丁:毒性大,已被上述药物取代抗阿米巴药物
阿米巴病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