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审题人:高一语文备课组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环境问题是个跨学科的问题,要理解人的行为与观念就必须研究社会文化与制度安排。社会学非常关注人的社会角色差异,并进而关注社会规范、社会制度、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的差异。社会学看到的人不是孤立的、抽象的人,而是嵌入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承担着具体社会角色的现实的人,比如说城里人、乡下人,工人、农民、企业家、干部,富人、穷人,上海人、北京人,等等。所以,社会学在分析人类行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时候,不是简单地分析人类行为的共同性,借用“人类中心主义”之类的概念,而是更加关注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差异及其社会机制。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差异具体表现为社会角色要求的差异,是受特定的社会制度与文化环境所塑造的。人并非是天生地具有人类中心主义或者生态中心主义倾向,也不是天生地要破坏环境或者保护环境。人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都是在具体的社会处境中作出的行为选择,一般具有社会合理性,而不是简单地由个体理性所决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人、一些组织在破坏环境,而且他们也知道是不对的、有害的,但是仍然要继续其行为。这种现象就不能仅仅从所谓个体理性、价值主张的角度去解释了,需要深入分析不同的人所处的社会情境,以及塑造这种情景的社会动力。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之间的失调所导致的环境问题,在本质上不是一个人的“德性”问题。社会学的这样一种视点和分析路径,恐怕与哲学不同,它基于前述对于现实的人及其行为的假定。虽然不能否认人性善、人性恶或者自私、无私等德性与人的实际行为可能有着一定关系,但是社会学更加看重特定的人所处的特定社会情境,个人思想观念上的自觉与正确并不一定直接导致实际行为方式的改变。在大量的公众环境意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意识与行为之间总是存在着很严重的脱节现象。社会学更加注重结构性制约,更加注重分析人们行为背后的制度因素。实际上,一些设计良好的制度可以防止坏人使坏,而一些设计不好的制度却会使好人也变成坏人。关注制度结构分析也许能够更好地促进环境保护行为。虽然我们同处一个地球,地球上的空气、淡水、土壤、森林、矿产等等资源都是有限的,当这个地球的资源被耗竭、环境空间被挤占,人类社会就将面临崩溃,这正是生态危机的实际意涵。种种科学证据也表明,这种意义上的环境问题具有客观性、严峻性。但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并不均衡。即使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社会成员分布在不同的区域、面对不同的环境状态、处在不同的社会空间位置上、秉持不同的价值主张,其对什么是环境问题、什么不是环境问题以及优先解决何种环境问题的看法也是不一样的。,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人的社会角色差异,以及社会规范、社会制度、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的差异。,是因为社会学看到的是嵌入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承担着具体社会角色的现实的人。,人的行为并非出自天生,而是后天习得,它具有社会合理性,不由个体理性所决定。,仍然要继续其行为。其根本原因并非主体的道德缺陷,而是他们所处的社会情境,以及塑造这种情境的社会动力。,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哲学基于对现实的人及其行为的假定,而社会学否定德性与人的实际行为存在关联。,进而通过完善制度设计,力争能够更好地促进环境保护行为。,环境空间被挤占,人类社会将面临崩溃;这种危机感绝不是杞人忧天,而是有科学依据的。,认为人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因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差异而有不同,也承认人的价值主张在形成看法时的作用。,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不同职业、不同等级等各种社会群体的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时,更加关注他们的行为差异及其所面对的社会机制。,加强环保意识教育并不能杜绝破坏环境的行为。,设计不好的制度会使好人也变成坏人,可见,寄希望于人的品德是没有作用的,需要制度来约束。“斧斤以时入山林”的理念固然很好,但只有建立与之配套的制度,才会对当今社会的环境保护起到积极作用。(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塾师老汪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
2017-2018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