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市场营销发展分析15中国联通市场营销发展分析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移动通信和固话业务市场在全球均位居首位。广阔的市场给国内运营商送来了机遇,但是,市场分割在所难免。走出“垄断经营”的庇护,运营商们开始关注于市场营销能力的提高,作为后起之秀的中国联通也将营销能力打造纳入了业务拓展规划。从全球范围来看,2002年底全球移动用户已超过了固定用户,到2003年底的时候,已经有三分之一的国家实现了移动用户超过固定用户这一趋势。在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需求推动下,一直以来,电信业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市场竞争格局的形成和电信监管的进一步加强,有效地发挥了对行业发展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但也暴露了电信行业发展中尚存的诸多深层次矛盾,整个行业的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从全球范围来看,2002年底全球移动用户已超过了固定用户,到2003年底的时候,已经有三分之一的国家实现了移动用户超过固定用户这一趋势。我国移动用户数也在2004年10月份超过了固定用户,。我国移动通信和固话业务市场在全球均位居首位。广阔的市场给国内运营商送来了机遇,但是,市场分割在所难免。走出“垄断经营”的庇护,运营商们开始关注于市场营销能力的提高,作为后起之秀的中国联通也将营销能力打造纳入了业务拓展规划。中国联通2004年业绩回顾2004年度,,%;通过严格控制资本性开支和灵活的财务管理等措施,公司自由现金流状况得到大幅改善,,。,%%。从中国联通的财报中可以看到,增值业务收入的比例第一次超过了两位数,%。在中国联通开展的各项增值业务当中,CDMA增值业务占据了绝大多数,这从侧面反映了CDMA在中国联通所有业务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这一年,,%;,%;长途通信、。2004年,,%;,%。。资产负债结构更趋稳健,%%。截至到2004年12月31日,,%,%。,%,GSM业务平均每月每用户通话分钟数(MOU),平均每用户每月收入(ARPU);,%,CDMA业务平均每月每用户通话分钟数(MOU),平均每用户每月收入(ARPU)。2004年8月,公司成功推出了“世界风”双模手机业务,强化了差异化优势,显现了“尊贵、时尚、商务”的高端品牌形象。2004年,,%;公司加大了基于CDMA1X网络的移动数据业务开发和推广的力度,推出了“警务新时空”、“海洋新时空”、“掌上股市”等多种行业应用。长途通信、数据通信及互联网业务也处于稳步增长状态。,%。,“如意邮箱”,“宝视通”。2004年9月,捷报再传中国联通正式收购母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联通国际通信有限公司,联通国际在香港和美国经营电信业务,此次收购有助本公司向香港和海外拓展电信网络和电信服务;2004年,公司投标获得了中国澳门特区CDMA运营牌照,这标志着公司的境外拓展战略取得重要进展,对公司拓展业务区域、积累海外运营经验、提升公司整体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联通收入增长趋势与面临问题收入增长低于成本增长中国联通发展的重要项目CDMA,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准备后,终于在2002年初浮出水面,开始投入市场。CDMA的发展对联通来说显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但在行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中联通新增用户的市场份额却呈下降趋势(见图1),CDMA用户增长低于预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CDMA用户增长速度呈不断减缓趋势(见图2)。图1 联通与中国移动新增用户比较图2 联通GSM与CDMA新增用户比较ARPU值持续下降受新增用户低端化、资费价格战加剧、新业务比重较低等因素的影响,ARPM值(见图3)不断下降,也直接导致用户ARPU值(见图4)不断下降。但随着竞争环境的改善及移动增值业务收入的增长,用户ARPU值在2004年第四季度的下降速度趋缓。图3 联通与中国移动用户ARPM比较图4 联通与中国移动用户ARPU比较CDMA增值业务优势并未充分体现中国联通2004年增值业务收入增长幅度超过了1倍,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与中移动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从2004年的结果来看CDMA增值业务的优势并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表1)。表1 联通CDMA增值业务比重主要成本增长速度高于收入增长速度联通的主要成本项为折旧摊销成本、网络租赁成本、营销费用成本及网间结算成本。成本增长要快于收入增长。其中,折旧摊销主要来自于GSM网络资产。随着GSM网投资力度的逐步加大,固定资产原值不断增加,折旧依然保持快速增长,折旧摊销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呈上升趋势。(见图5)图5 网间结算成本快速增长另外,网间结算成本随用户规模扩大呈快速增长,资费价格战的结果又导致联通收入增长缓慢,最终导致网间结算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见图6)图6CDMA租赁费占CDMA营业收入比重2004年联通共发生线路及网络租赁费用74亿元,%。移动业务竞争的加剧导致了手机补贴成本继续保持增长,而中国联通在渠道方面建设与管
中国联通市场营销发展分析15模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