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
武夷山两岸论坛旅游度假区说明书
规划背景
未来十年上海、杭州、厦门和福州等地区的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将越来越紧密,武夷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其重要性将更强;同时,对这一地区的开发也反映了国际旅游需求的现状,这一需求表现为游客对于多种多样的旅游度假活动的追求。
武夷山西部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分布着世界同纬度带现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东部山与水完美结合,人文与自然有机相融,以秀水、奇峰、幽谷、险壑等诸多美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而享有盛誉;中部是联系东西部并涵养九曲溪水源,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区域,其资源也将增加本地区的旅游吸引力。
因此武夷山是本地区具有独特的景观品质的一个综合性景点。山脉、溪水、迷人的小山村及一系列小而精致的历史文化经典的有机结合,为将本区域建设成为发展平衡、经济繁荣的旅游度假区提供了机遇。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4)《南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5)《武夷山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6)《杜坝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7) 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
现状概况与分析
(一)规划范围
武夷山两岸论坛旅游度假区位于武夷山风景区的东北,主城区的南部,距离武夷山风景区北入口5公里,距离主城区5公里。规划范围西到滨溪东路,北、东至战备路,南至高速连接线,。
(二)现状概况
(1)宏观区位——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
武夷山作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的一个窗口、一面旗帜,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的其他城市的交通联系和经济网络便捷密切。其所在的地区经济的高度发达,将为其度假旅游业的发展创造坚实的经济基础,并同时带来广阔的市场。
另一方面,高速公路与基地道路相连接,高铁就在基地东侧,两者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变武夷山市目前的交通区位。综合航空、陆路交通的便利,武夷山将成为接受长三角、珠三角旅游度假需求辐射的地区, 旅游市场倍增。
(2)微观区位——武夷山市
武夷山遗产地处中国福建省的西北部,江西省东部,位于福建与江西的交界处。。根据区内资源的不同特征,将全区划分为西部生物多样性、中部九曲溪生态、东部自然与文化景观以及城村闽越王城遗址等4个保护区。核心面积63575公顷,核心次面积36400公顷,同时划定了外围保护地带--缓冲区,面积27888公顷。
福建武夷山以山水旅游著称,因此武夷山两岸论坛旅游度假区周边景区众多,因此本次规划将给其一个特殊的定位,使之从周边景区中脱颖而出,在众多山水景区中更具竞争力。
(1)自然条件
1)地形地势分析
武夷山地处闽西北中低山丘陵北部。黄岗山海拔2 158米,为福建最高峰。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崇阳溪纵贯南北。基地周边看山脉石蜿蜒起伏,几个小山也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值得在景观规划上特别的注意加以维护。
2)植被分布
武夷山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发育有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随海拔递增,依
次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带(350-1400m,山地红壤)、针叶阔叶过渡带(500-1700m,山地黄红壤)、温性针叶林带(1100-1970m,山地黄壤)、中山草甸(1700-2158 m山地黄红壤)、中山苔藓矮曲林带(1700-1970m,山地黄壤)、中山草甸(1700-2158m,山地草甸土)五个植被带,分布着
南方铁杉、小叶黄杨、武夷玉山竹等珍稀植物群落,几乎囊括了中国亚热带所有的亚热带原生性常绿阔叶林和岩生性植被群落。
3)生物多样性
武夷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区内峰峦叠障,高差悬殊,绝对高差达1700m,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地理演变过程中许多动植物的"天然避难所",物种资源极其丰富。
(2)用地现状
本区大部分为山体和散布的农村居民点,山体的坡度起伏很大,加大了建设施工的土方量。
(3)交通现状
1)基地道路现状
现有的战备路路面宽度不够,尚需要拓宽,基地的滨溪东路还没有修建。现有道路联系基地内只有一条,并且道路很窄,路况很差。
2)对外交通现状
基地西侧有武夷山的军民两用机场,飞机起飞的航道与基地平行。其为基地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不利条件,那就是基地距离机场太近,有基地的一切活动有所影响。
基地东侧有高速铁路正在修建,高速出入口就在基地附近。高速铁路也在远期修建,规划在基地东侧南北向经过。
3. 竞争分析——优势
自然资源优势:资源多样性高、组合性好、
武夷山两岸论坛旅游度假区说明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