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体会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组成单位,以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性活动为载体,以小组共同达成教学目标为目的,以小组总体成绩和个人在小组中的表现为评价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它是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之一。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数学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这说明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从理论到实践上都缺乏足够的认识,从而导致小组合作只有其“形”,而无其“实”。常常是教师一宣布小组合作学习开始,教室里便一片嘈杂声,每个学生只顾自己说自己的,根本没认真去听他人的看法,造成了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混乱无序的局面。那么如何有效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呢?本人就此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明确合作学习意义,当好“指导者”、“参与者”“合作学习”不仅是学习方式,更是教学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对其它学习方式的彻底否定,也并不意味着只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或“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我们所希望的是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一种最佳协合状态,以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实践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各种游戏、活动、方法,让学生明白:我只是社会中千千万万个人中间的小小一员,不可能孤立地在社会上生存,必须依赖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与他人交往是一件多么愉快、多么有意义的事;比我好的同学,我能得到他的帮助;比我差的同学,我能帮助他,自己也从中得到煅炼,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学习伙伴,都是我的合作者。这样,学生合作学习的主体性得到逐步的发展,为“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新课标提倡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新一轮的小组合作模式就体现出来了。老师积极、真实地参与对于小组合作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里,教师不是CEO(首席执行官),而是一个参与者、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如此,小组合作学习将会在教师的不断探索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光彩。二、教师要重视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加强对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教师的合作学习教学技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合作学习的分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组长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①学习要优秀,责任心要强;②要能管住自己,有助人为乐的精神;③要善于倾听自己小组成员的发言,听取其他组成员的意见;④要懂得怎样组织自己小组成员进行学习,鼓励学困生多发言;⑤要控制好自己小组的吵闹现象,对不积极参与的同学找其原因,汇报给老师;⑥要有对自己小组成员评价、总结的能力。2、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及课堂的组织形式。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
谈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