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广告策划书前言索尼公司建立于1946年5月,最初公司的名称称为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于1958年更名为索尼公司。索尼公司是世界上民用及专业视听产品、游戏产品、通讯产品、关键零部件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先导之一。它在音乐、影视、计算机娱乐以及在线业务方面的成就也使其成为全球领先的电子和娱乐公司。索尼公司在截止到2008年3月31日结束的2007财年中的合并销售额达887亿美元。在公司发展的60多年时间里,作为一家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全球化企业,索尼一直致力于以优秀的产品和服务,帮助人们实现享受更高品质娱乐生活的梦想。目前,索尼公司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分/子公司和工厂;集团70%的销售来自于日本以外的其他市场;数以亿计的索尼用户遍布世界各地。索尼可以说是IT产业中的弄潮儿,其产品线覆盖极其广泛,几乎涉猎了所有电子消费类产品,连电影、音乐市场也不忘插一脚,而且在每个领域都能做到数一数二,造诣之高不得不让人佩服。数码相机作为消费类电子产品的一大代表,索尼数码相机更是充当了领导者的角色,说它能在此领域呼风唤雨,一点都不过分。在中国的DC市场,索尼更是先发制人,销售情况总是满堂红。SonyDSCT-90是索尼公司新推的一个数码产品,接下来,我们将配合产品及我们所制作的广告,给T90进行广告策划,结合广告推向市场。一、市场分析(一)数码相机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中国的照相机工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至五十年代未,照相机生产已初成气候,全年产量达10万架。在六十年代初上海照相机厂仿制成功日本“美能达”SR,2型35毫米焦平面快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即后来的海鸥DF照相机),全国照相机生产量继续上升;以后,中国的照相机生产经历了十年徘徊。七十年代前半期,照相机工业开始复苏,1973-1975年,全国的照相机厂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或重建;七十年代末,中国的照相机产品进入更新换代阶段,电子化、自动化的技术逐步进入中国照相机产品领域中。八十年代初,中国的照相机生产扶摇直上,产量迅速上升。八十年代中期,是中国照相机史上的黄金时代。八十年代后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我国庞大的照相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国外优质相机进入,在进口相机的冲击下,我国的传统照相机厂家已经抵挡不住了。而事实上,改革开放后老百姓的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也使人们对相机的档次、款式、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继续发展工艺陈旧的产品已经不可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国内照相机生产企业开始了融资和技术引进工作,這一时期,直接引进流水线生产的产品大量替换国内原有产品,但主要是以中低档产品为主,尤其以傻瓜相机发展得最快,但是以我们自己品牌命名的过硬产品在这一时期没有再次出现,我国照相机工业成员间的裂缝越来越大,原来的中国照相机工业也逐步瓦解。进入九十年代,国外主要相机生产厂家基本上完成了照相机由工艺化向功能化的转变过程,相机自身的使用功能不断提升,电子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由于我国照相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相机产品的发展同国外相机生产厂的产品差距越拉越大,面临着照相机市场激烈的国际竞争,国内照相机生产从融资和技术引进逐步演变成一种国际化的组合生产方式,而我国原有的国内照相机工业体系基本解体。(二)现有市场竞争格局发展:一线竞争对手:在中国,对索尼来说,主要的竞争对手有佳能,尼康,这几个品牌,而这三个品牌几乎占据了大半个中国市场。佳能以其专业的相机技术,在国内市场上排第一。二线竞争对手:二线的竞争对手有富士、三星、松下、奥林巴斯、宾得、卡西欧、柯达及其他品牌,这些品牌虽然没有像上面四个品牌那么风光,但着它们凭着自己其他方面的优势在中国的市场上也有一定的地位,为此,这类品牌也不可小看。(三)消费者分析进入新世纪,数码相机这一产品的普及率已越来越高,握有一台数码相机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时尚,成为家庭必备日用消费品之一,随着数码相机技术相机的不断更新及其他相机品牌的扩张,竞争力越来越大,而在消费群在结构上也开始出现差异:1消费习惯(1)价格差异。数码相机是中高级消费,一般都是在价格不会少于1000元,对中国市场来说,价格差异也很大,看似差不了多少的相机在价格上的差异也有可能达上千元。(2)追求不同。相机功能很多,例如像素,光学变焦,防抖性能,分辨率等等,这就形成了消费者对相机某方面功能的追求差异。2消费区域分析(1)一线竞争品牌区域分布图:由以上三个图可以看出,一线品牌覆盖全国各地。在七大区域的分布率也相差不多。(2)二线品牌分布:二线品牌大多分布在各个地区的主要城市,一些二线品牌还具有很名显的地区优势。(四)市场趋势分析1产品发展趋势在消费相机市场,当前形成了4条比较明晰的产品线——卡片相机、便携长焦相机、传统长焦相机、可换镜头消费相机,他们是目前
索尼.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