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旅游民俗案例分析.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旅游民俗案例分析——竹竿舞一、名称:黎族竹竿舞二、流传的地方:竹竿舞是我国黎族、哈尼族、畲族、佤族、布朗族苗族等以竹竿为道具而跳的一种舞蹈,而以海南黎族的竹竿舞最为出名,是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盛行于海南岛五指山区的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等黎族自治县黎胞聚居地区,据考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三、民俗的分类:民俗活动四、内容简介:其实真正的竹竿舞(又称打柴舞)起源于黎族民间,在黎族民间已经流传了数百年的历史,目前已经被国务院正式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跳竹竿,黎语叫“转沙”,最早是在丧葬仪式中表演,已成为黎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每当重大节日或新谷登场,人们都要跳竹竿,而且往往跳个通宵达旦。一般是在晒谷场或山坡的地坪上,平行摆开腿一样粗的两条方木作垫架,垫架上横放若干条手腕粗的长竹竿,持竿者相向地双手各执一条竹竿尾端,把竹竿与垫架、竹竿与竹竿碰击出有节奏的声音,称为“打柴”。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早年是男子跳,女子扶竿击节,后来发展为男女同跳,而且在演出中女性更多。因为女子步态轻盈灵巧,爽快活泼。舞者在竹竿间跳跃,像小鹿欢蹦,不断地表演出磨刀、筛米、穿门、鹿跳、转身、来回等花样动作,舞姿十分优美迷人。据了解,20世纪50年代黎族舞蹈竹竿舞在1957年的世界青年联欢会上获金奖,从此海南黎族闻名于世。黎族竹竿舞历史悠久,发源于一种古老的祭祀活动,带有浓郁的原始宗教色彩,如今的黎族竹竿舞吸纳了许多新的元素,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既是文化娱乐又是体育健身的特色舞蹈。所以要看正宗的竹竿舞就到海南去,体验流传数百年的古老舞蹈。五、特色分析:1、流传于我国少数民族,以海南黎族的竹竿舞最为流行。就地域而言,其他地区的人对这种舞蹈会产生浓厚的新鲜感,增强了民俗文化的旅游吸引力;2、竹竿舞不仅可以作为少数民族民俗的代表,它还是一项体育运动,是现代生活所追求的健康活动,一个永恒的主题;3、欣赏艺术和参与活动具有观赏性、趣味性、娱乐性;4、该民俗活动简单易学,可参与性强、竞争性强;5、在满足人们外出求轻松、娱乐心理的基础上,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默契,结交更多朋友;6、通过观赏和参与竹竿舞的表演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黎族和黎族的传统文化。六、开发利用:舞蹈表演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不同形式的舞蹈表演代表着不同国家或民族的起源、传统和民族特征。海南黎族竹竿舞使游客有机会接触并了解欣赏黎族文化传统,让他们身临其境参与到这种跨文化交流的体验中来。从上世纪80年代年至今,海南建立了许多黎族民族文化村,黎族竹竿舞是最常见的节庆活动表演项目。具体的开发方式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1、鼓励游客参与互动:因为竹竿舞有很强的参与性,可鼓励游客参与互动。由于游客不谙熟竹竿舞的规则和节奏,只任自己沉浸在模仿的舞步顺序中,不会随着音乐和手势跳动,往往丑态百出笑料不断。为了让游客更加随意即兴的发挥,便于他们与黎族舞蹈演员更加酣畅地互动,在舞蹈的编排上可作相应的改进,亦或请当地人或是旅游工作者带领,使他们能够亲身领会竹竿舞的动感与欢快。同时,游客的参与还能够缩小黎族人民和游客之间对竹竿舞文化理解的鸿沟。2、举行竹竿舞表演:毕竟旅客朋友们对竹竿舞不是很熟,只能先跳一些简单的,但是简单的这些根本不能满足旅客们对竹竿舞的认知欲望,而且为了能更好的吸引更多的游客,还应该表演一些难度大、

旅游民俗案例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