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二巫文化与楚辞九歌简版.ppt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二、巫文化与楚辞《九歌》(一)、屈原的楚辞作品与历史上的屈原评价1、25篇与《渔父》内容特征:恢弘深邃战国士文化的精神和人格对屈原的深刻影响;战国士文化深刻宽广的政治与哲学情思对屈原作品理性内容上的完美熔铸;诗人身处的时代环境及特殊人生遭际激起的悲剧激情使他成为诗人哲学家《渔父》、《卜居》和《远游》三篇作品,司马迁把《渔父》录入《屈原列传》,刘向把三篇都辑入《楚辞》,王逸《楚辞章句》给这三篇作品都作了注释,使这几篇作品成为研究屈原的宝贵历史资料。后世学者持不同看法。《渔父》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於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GU3,搅混)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BU3,吃)其糟而歠(CHUO4,饮)其酾(LI2,薄酒)?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MEN2,昏暗)者乎!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YI4,打桨)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ZHUO2,洗)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今译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体容貌枯槁。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屈原说:“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我被放逐。”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屈原说:“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口中唱道:“沧浪水清啊,可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水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足。”便离开了,不再和屈原说话。本篇两大特点:造境写情(宋洪兴祖)简笔传神(对话;形象和语言;比喻、渔歌之余韵)勾勒出两种人生态度和文化范型:屈原:执著砥砺、独标高格。渔父:A、屈子的“渔父”——和光同尘,随波逐流,与“美政”理想主义相对对恃,重点在全身远害。B、后世的“渔父”——屈原的人格加渔父的行为,“生存”理想主义,重点在变通与自由人生(自适、自由、自重、自了(自己解决))。影响与意义:词牌——渔父、渔父词、渔父乐、渔家傲、渔歌子“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渔父》的普世意义在于人格理想与现实利益之间的抉择2、关于屈原其人的研究与评价古人的屈原研究与评价弘扬:自司马迁为屈原立传,屈原的形象被赞扬之始,至宋最被关注,明清时期亦同。赞扬的立场主要有:1高度赞扬屈原的人格和品德;2将屈原视为士人政治理想的楷模;3作为人生乖舛之下的知己;4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山旗手忠君爱国之诚心。亦仁之至而义至尽。——朱熹批评和调侃:自班固始,批他“露才扬己,”“怨怼沉江”,既不符合儒家审美标准、也不该有怨君情怀;元代文人调侃屈原成为风气。元代文人的评价:􀷞􀗶􀲶􀌙􀐢􀖎􀞘􀜢􀍽􀺲􀺍笑你个三闾强,为甚不身心放?沧浪污你,你污沧浪。(贯云石)三闾些,伍子歌。利名场几人参破。算来都不如蓝采和(严中济)屈原清死由他恁,醉和醒争甚。(马致远)试问屈原醒,争似渊明醉。(钟嗣成)刘伶不戒,灵均休怪。沿村沽酒寻常债。(张可久)楚离骚,谁能解……这先生畅好是胡来,怎如向青山影里,狂歌痛饮,其乐无涯。(张养浩)汨罗江倾送了残生,无能。愿学陶渊明,卸印归三径。(无名氏)今人的评价与前沿研究:何其芳:《诗经》中也有许多优秀动人的作品,然而,像屈原这样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在他的作品里打上了异常鲜明的个性烙印的,却还没有。孙次舟(古典文学专家):1944年发表论文,指出屈原是同性恋者(曾得到闻一多认同)—《屈原是文学弄臣的发疑》潘光旦(梁启超的学生):认为《离骚》、《九歌》、《九思》、《远游》、《卜居》、《渔父》等诗,都可看作他与楚怀王的爱情由亲密到疏远过程的艺术记录。—霭理士《性心理学*附录》朱大可(当代文化学者):认为屈原是双性恋者,他的死实为谋杀。—(“众多情人中谁才是屈原的挚爱”2004年《南方都市报》)

二巫文化与楚辞九歌简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406 KB
  • 时间2019-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