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吴立文教授治疗泌尿系结石经验.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吴立文教授治疗泌尿系结石经验摘要:吴立文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泌尿系结石为脾肾万虚和下焦湿热引起,其病变性质有本虚标实两大方面,初病多实,久则正虚或虚实夹杂。病变重在脾肾。临证重视整体调治,注重清利湿热。推崇活血化瘀,加减变化。临床疗效较好。关键词:结石;泌尿系统;中医药;经验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1-0033-02泌尿系结石是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的总称。为临床多发病,且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之趋势。吴立文教授是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教师,行医37载,学验俱丰,笔者有幸跟随学习,侍诊左右,受师教诲,受益良多。今整理吴教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经验,以飨同道。1病因病机重视湿热浊瘀泌尿系结石急性发作表现为腰腹部突作剧痛,如绞如折,常及少腹或向会阴部放射,平素可有持续腹部隐痛,常伴血尿,或尿中排出砂石。属祖国医学“砂淋”、“石淋”、“血淋”、“腰痛”等范畴,与肾和膀胱关系最为密切。《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论燥气偏胜时,有"小便黄赤,甚则淋”;论湿气偏胜时,有“病中热胀,脾受积湿之气,小便黄赤,甚则淋”。这种热与湿为各种淋病形成因素的认识,成为后世论述淋病的基础。吴教授认为本病多因感受外界六淫之湿邪,或秽浊之气,致湿邪内停,寒湿郁久化热,移热下焦;或嗜食肥甘酒醪、恣食辛辣厚味,脾运失司,酿生湿热,湿热交蒸,蕴结下焦肾及膀胱,煎熬尿中杂质,日久而成结石。正如《诸病源候论》日:"若饮食不节,喜怒不时,虚实不调,则脏腑不和,致肾虚膀胱热也。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沥不宣,故谓之淋。”且《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又谓:“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沙石。肾虚为热所乘,热则成淋,其病之状……甚者塞痛合闷绝”。若结石日久失治或久攻不下,结石、湿热停留体内,气机不畅,可致气滞、血瘀;它们互为因果,尤其是结石,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故吴教授认为本病为脾肾亏虚和下焦湿热引起,病变重在脾肾。其病变性质有本虚标实两大方面:本虚为脾肾不足,气化失职;标实为湿热蕴结,气滞血瘀、结石内生,是促成因素及发展后果。初病多实,久则正虚或虚实夹杂。,临床上以尿中时加砂石,小便涩滞不畅,窘迫难忍,痛引少腹;或尿时中断,腰痛如绞,牵引脐中,达及外阴,尿中带血为主要表现。吴教授认为:湿热蕴结,气滞血瘀,结石内生等标实因素存在于本病的整个过程中。湿热蕴结者合并尿路感染者较多,症见:腰腹绞痛,疼处热感或兼重坠,痛连小腹或向阴部放射,尿频尿急尿痛,小便黄赤,有时杂有结石,间有口苦恶心,发热恶寒,舌质红、苔黄或厚腻,脉弦数或滑数。气滞者,腰部腹痛而胀,小腹胀痛,窘迫难忍。排尿不畅,滴沥不爽或尿流中断,尿血或见血块,舌淡红,苔白,脉弦紧。血瘀者,尿淋沥不尽,沉坠胀痛或阵发性刺痛,面色黨黑或晦黯,尿中有红细胞或肉眼可见血尿,舌苔白,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沉弦或细涩。气滞血瘀者,多见腰痛腹痛,多伴血尿,病情时轻时重,舌质黯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细或细涩。,肾虚有肾阴虚、肾阳虚、肾气虚的不同;其中,肾气虚比较多见,肾阳虚、肾阴虚相对少见。肾气虚者,多见于结石日久、屡攻不下,或年老体弱的结石症患者,

吴立文教授治疗泌尿系结石经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ppccc8
  • 文件大小65 KB
  • 时间2019-12-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