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分区介绍首先我们要对硬盘分区的基本概念进行一些初步的了解,硬盘的分区主要分为基本分区(primarypartion)和扩充分区(extensionpartion)两种,基本分区和扩充分区的数目之和不能大于四个。且基本分区可以马上被使用但不能再分区。扩充分区必须再进行分区后才能使用,也就是说它必须还要进行二次分区。那么由扩充分区再分下去的是什么呢?它就是逻辑分区(logicalpartion),况且逻辑分区没有数量上限制。对习惯于使用dos或windows的用户来说,有几个分区就有几个驱动器,并且每个分区都会获得一个字母标识符,然后就可以选用这个字母来指定在这个分区上的文件和目录,它们的文件结构都是独立的,非常好理解。但对这些用户初上手redhatlinux吗,可就有点恼人了。因为对redhatlinux用户来说无论有几个分区,分给哪一目录使用,它归根结底就只有一个根目录,一个独立且唯一的文件结构。redhatlinux中每个分区都是用来组成整个文件系统的一部分,因为它采用了一种叫“载入”的处理方法,它的整个文件系统中包含了一整套的文件和目录,且将一个分区和一个目录联系起来。这时要载入的一个分区将使它的存储空间在一个目录下获得。下面我们先来看看redhatlinux的驱动器是如何标识的。对于ide硬盘,驱动器标识符为“hdx~”,其中“hd”表明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这里是指ide硬盘了。“x”为盘号(a为基本盘,b为基本从属盘,c为辅助主盘,d为辅助从属盘),“~”代表分区,前四个分区用数字1到4表示,它们是主分区或扩展分区,从5开始就是逻辑分区。例,hda3表示为第一个ide硬盘上的第三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hdb2表示为第二个ide硬盘上的第二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对于scsi硬盘则标识为“sdx~”,scsi硬盘是用“sd”来表示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的,其余则和ide硬盘的表示方法一样,不在多说。我们从上面可以看到,redhatlinux的分区是不同于其它操作系统分区的,它的分区格式只有ext3和swap两种,ext3用于存放系统文件,swap则作为redhatlinux的交换分区。那么现在我们就可以知道redhatlinux至少需要两个专门的分区(linuxnative和linuxswap)况且不能将redhatlinux安装在dos/windows分区。一般来说我们将redhatlinux安装一个或多个类型为“linuxnative”的硬盘分区,但是在redhatlinux的每一个分区都必须要指定一个“mountpoint”(载入点),告诉redhatlinux在启动时,这个目录要给哪个目录使用。对“swap”分区来说,一般定义一个且它不必要定义载入点。下面我们先对“linuxnative”和“linuxswap”有个初步的了解。*swap分区是linux暂时存储数据的交换分区,它主要是把主内存上暂时不用得数据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再调进内存内,且作为swap使用的分区不用指定“moutpoint”(载入点),既然它作为交换分区,我们理所当然应给它指定大小,它至少要等于系统上实际内存的量,一般来说它的大小是内存的两倍,如果你是16mb的内存,那么swap分区的大小是32mb左右,以此类推。但必须还要注意一点,swap分区不要大于128mb,
linux分区介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