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白芷的种植管理技术一、白芷的生物学特性白芷性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怕高温,能耐寒,适应性较强。,光能促进白芷种子发芽;光照充足使地上部生长旺盛,继之地下部主根粗长。荫蔽地方生长的白芷植株较矮,叶面系数小,主根长不粗。。种子发芽喜变温条件,恒温下发芽率明显降低。种子发芽的变温范围以10,25?为佳;冬季在土壤湿润的条件下,幼苗能耐受6?,8?的低温。在黄河以北地区,冬季地上部分枯萎,以宿根越冬,而在长江以南地区,冬季地上部分仍能存活,只是生长较慢,到炎热的夏季来临,有时才出现叶黄枯萎现象。,既怕干旱又怕积水。播种后缺水会影响出苗,幼苗期干旱易造成缺苗,遇冬季低温易发生冻害,营养生长期需水较多,生长中后期水分过多易发生烂根,但缺水根部容易发生木质化,影响药材品质。、土质疏松的夹砂土、黑砂土或冲积壤土为好,较粘或板结的土壤种植,易导致主根短且分叉多,影响产量和质量。,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约15,20天出苗,幼苗初期生长缓慢,以小苗越冬;第二年为营养生长期,4,5月植株生长最旺,4月下旬至6月根部生长最快,7月中旬以后,植株渐变黄枯死,地上部分的养分已全部转移至地下根部,进入短暂的休眠状(此时为收获药材的最佳期)。植株8月下旬天气转凉时又重生新叶,继续进入第三年的生殖生长期,4月下旬开始抽苔,5月中旬至6月上旬陆续开花,6月下旬至7月中旬种籽依次成熟。因开花结籽消耗大量的养分,所以留种植株的根部常木质化变空甚至腐烂,不能作药用。成熟种子当年秋季发芽率为70%,80%,隔年种子发芽率很低,甚至不发芽。种植白芷为2年收根,3年收籽,不可兼收。二、选地与整地白芷对前作要求不严,甚至前作白芷生长好的连作地也可选用,最好选择地势平坦、阳光充足、耕作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前茬作物收获后,每亩施腐熟堆肥或厩肥2500,5000公斤,晋开硝基复合肥(15-15-15,16-16-16,22-16-7)40-50kg作基肥。施完后进行翻耕,深度达1尺以上为好,翻后晒土使之充分风化,晒后再翻耕一次。整平耙细后作畦,畦高15,20厘米,畦宽1,2米,畦面要平坦,以利于灌水排水,表土要平整细碎以利幼苗出土。三、白芷的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一般采用直播,不宜移栽,移栽植株根部多分叉,主根生长不良,影响产量和质量。1、播种期生产上对播种期要求严格,适时播种是获得高产的重要环节之一。过早播种,冬前幼苗生长过旺,第二年部分植株会提前抽苔开花,根部木质化或腐烂,不能作药用,从而影响产量。过迟则气温下降,影响发芽出苗,幼苗易受冻害,幼苗生长差,产量低。由于隔年种子发芽率低,新鲜种子发芽率高,所以生产上须选用当年收获的新鲜种子播种,一般以秋播为主,春播产量低,质量差。适宜的播种期因气候和土壤肥力而异。气温高迟播,反之则早播,土壤肥沃可适当迟播,相反则宜稍早。秋播适宜播种期因地而宜,按各地的习惯,河南秋播在白露前后,气温较高地区以秋分至寒露为宜。春播于3,4月间进行。2、播种方法条播、穴播、撒播均可,一般以条播为多。条播法:在浙江、河南、河北多采用,行距25,30厘米,开浅沟(深约4,5分),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盖
中药材白芷的种植管理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