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精神,我校在切实保障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同时,充分挖掘学校内外的优势资源,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开设了适合学生兴趣和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我校在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通过不断调整和改进,课程体系逐渐完善,课程设置渐趋合理,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校校本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的管理、课程的评价按以下要求开发和实施。一、课程目标(一)学生层面1、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2、以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核心内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启智育德,激发爱国热情。3、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教师层面1、促进教师积极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促进教师在研究中发展,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的水平。2、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开发教师的教育潜能,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3、发挥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主人翁精神,加强教师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意识。(三)学校层面1、努力构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2、体现办学理念,促进学校发展。二、课程的设置(一)课程设置的原则我校校本课程的设置遵循以下原则:1、针对性——从办学理念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开发具有可操作性的校本课程。2、开放性——课程内容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克服传统课程在时间、空间、内容等方面的限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发展的空间。3、多样化——课程开发从学生多样化需求出发,组织形式多样化,开设课程多样化,培养各具特色的多样化的人才。(二)课程种类及内容校本课程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每周按课表上安排的固定时间上课,学生人人参与学习;选修课学习时间设在下午放学后,每周两次课,面向有一定兴趣和特长的学生。1、校本必修课类别科目参与学生课时(节/周)负责教师课程拓展类开心阅读1—5全体学生1语文教师写字1—5全体学生1语文教师数学思维训练1—5全体学生1数学教师2、校本选修课类别科目参与学生课时(节/周)负责教师艺体类舞蹈1—5年级学生2张志瑶绘画1—5年级学生2赵莲梅速滑1—5年级学生2冯金才手工类叶子贴画3—5年级学生2石翠环丝网花制作3—5年级学生2王泽敏手工兴趣小组(折纸、剪纸、粘贴)1-5年级学生2各班主任三、课程实施与管理(一)设立课程管理领导小组,保证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和实施。组长:刘志建职责: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副组长:宋丽华、韩晶职责: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整体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成员:各教研组长职责:负责落实校本课程计划,实施课程管理,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负责校本课程培训;指导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并管理档案;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二)完善校本课程开发制度,做好课程管理工作。1、鼓励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实
校本课程规划方案.10、9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