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结业论文
论同性恋产生的原因及医治方法和怎样避免其带来的疾病
摘要:不久前安徽芜湖的一对女同性恋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引来无数人的侧目;还有,福建首对男同性恋拍摄婚纱照,大秀恩爱……这些无疑不将同性恋这一话题推上了道德体系的风口浪尖。也许,按照正常形式生活的我们,最早接触的关于同性恋的话题还是来自于文学作品中,《春光乍泄》《霸王别姬》《断背山》《蓝宇》……无一不将同性恋人之间的难言与欢欣描摹的如同空谷幽兰,然而,我们却不得不正视“同性恋”,即使它有着如同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美丽,它仍然是性心理障碍中的一种,只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加以纠正,才能使得人们回归正常的生活轨迹,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关键词:同性恋、医治、疾病
正文:根据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研究,每个人或多或少也有同性爱的倾向,所以同性爱所占真正人口比例,到目前为止并无真正答案,有些鼓吹异性恋的份子认为在1%-4%,但是,这些数字被鼓吹同性恋的份子认为低估了同性恋真正人口比例。这不禁令我咋舌,按照14亿人口的中国算的话,也就是一千多万的人口成了同性恋的组成部分,显然这已经是一个亟待政府社会解决问题,那么又是什么导致同性恋这一性心理障碍的形成?
关于同性恋的成因,学术界主要有三种看法。一、生理因素造成的,这种同性恋称为素质性同性恋;二、心理社会因素所致,这种同性恋称为境域性同性;三、部分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性倾向有双向发展的可能。
同性恋的原因与异性恋的原因没有什么不同,两者同样都是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其差别只是选择对象的性别不同而已。第一种看法是以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和大脑结构来考察同性恋问题。第二种观点包括精神分析的观点和行为主义观点。
生理因素
关于遗传因素,有些学者认为,可能是先天遗传的原因导致一个从幼儿起便产生性倒错,进而形成同性恋倾向。比如有的女孩子生来就具有男孩气质,她们不喜欢花衣服、洋娃娃这些女性的物品或玩具,而喜欢刀枪、棍棒,因此她们被称为“假小子”。可以说,她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以及整体气质都是男性化的,角色认同于男性,因此她们没有一般女孩子们的娇柔,喜欢和一些弱小的女孩一起玩,去保护她们。这种做法强化了她们内心男性化的欲望,显示了同性恋的倾向。
进入青春期,她们的性取向依然是男性化的,异性对她们并不能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因此她们的性对象很容易转向同性,进而形成同性恋。对双胞胎的性爱指向研究发现,同卵双胞胎兄弟中若一人是同性恋,那么另一人也是,几率高达50%以上。一项以4对同性恋兄弟为对象的DNA分析发现,3对兄弟的X染色体的一个特殊区域,兄弟两人竟有5个基因相同。
然而,这些兄弟并无明显的女人气,除了性倾向,他们俩是不同的。说明遗传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性取向,但并不是产生同性恋的唯一原因。还有一些研究揭示了同性恋形成的先天因素,如胎儿在脑分化阶段所受的性激素刺激以及母亲在怀孕期间所受到的心理创伤等也可能影响胎儿未来的性倾向。
关于性激素水平,有科学家做的动物实验发现,向怀孕的母鼠子宫里注射激素,确实能够极大地改变其子代的性行为,因此,有人推测是不是类似的情形也同
样会发生在人类身上,即通过胎儿期的激素注射改变其性心理和行为。但鉴于人类道德法律问题,这些实验无法在人体进行,因而也没有确凿的证据。此外,有科学家分别测量了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的激
心理学论文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