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如何学好中药学.doc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李鹏(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及其来源、采集、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中药学难学之处很多,其中最难之处在于掌握众多药物的功效、应用。以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药学》教材为例,收载了484各中药。这484种中药,各有自己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等。由于教学时间有限,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又特别多,学生普遍反映“中药难记”。因此,指导学生在学忆方法,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解除苦恼,增加兴趣,也会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l 医与药联系记忆中药的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和指导,中药学的理论知识与中医理论密切联系,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中药的功效与中医理论的病因、病机是相对应的,中医的病因有因、寒、暑、湿、燥、火、瘀血、食积,病机有阴阳失调、气血失常等,中药中则以祛风、散寒、解暑、除湿、润燥、泻火、活血化瘀、消食导滞、壮阳、滋阴、益气、补血等与之一一呼应。因此在中药学的学习中,首先要引导他们善于运用中医理论作指导,在充分理解中医理论的基础上记忆中药学的内容,这样既省时又记得牢。如化痰止咳平喘药主人肺脾二经,源于中医理论的“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化痰药之所以又可用于治疗癫痫惊厥、阴疽流注、瘿瘤瘰疬等病,乃是因中医认为这些疾病病机上均与痰有密切关系。2 比较记忆中药数量多,内容复杂枯燥乏味,易混难记,在学习中提倡前后联系,把相似或相反的内容作比较,准确地认识各味中药的特点,以加深理解和记忆。比较法是学生普遍乐于接受的一种学忆方法。 功效相似药物比较如解表药麻黄与桂枝、防风与荆芥,清热药黄连、黄芩与黄柏,补气药人参与黄芪的比较等等。 名称相似的药物比较如柴胡与银柴胡,黄连与胡黄连,白术与苍术,羌活与独活,赤芍与白芍,附子与白附子,白豆蔻与草豆蔻,木通与通草,山茱萸与吴茱萸,桑螵蛸与海螵蛸等等。 同来源药物的比较如苏子、苏叶与苏梗,麻黄与麻黄根,桂枝与肉枝,橘皮与青皮,枳实与枳壳等等。 不同来源同名药物的比较如木防己与汉防己,川贝母与浙贝母,南沙参与北沙参,北五加与南五加等等。 相同药物不同炮制品的比较如生姜、干姜与炮姜,生地与熟地,生南星与胆南星,生大黄与酒大黄等等。3 功效归纳记忆将同章或同类药物的功效归纳起来,使零碎分散或杂乱的内容趋于集中,掌握此类药物的共性,形成较完整的认识,这样,可提高记忆效果。如凉血止血药均有凉血止血的功效,都可用于血热的出血证,具体到每味药,大蓟、小蓟又能散瘀解毒消痈,地榆又能解毒敛疮,槐花又能清泻肝火,白茅根又能清热利尿,侧伯叶又能祛痰止咳。经过上述归纳后,掌握了凉血止血药的共性,抓住了各药的特点,就显得容易记忆。根据这些功铲也就不难推导出大蓟、小蓟又可治热毒疮痈,地榆可治烫伤、湿疹及疮疡痈肿,槐花治肝火目赤头痛,白茅根可用于水肿、热淋,侧柏叶可用于肺热咳嗽等等。4 歌诀强化记忆采用歌诀记忆,是学习中药学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歌诀朗朗上口,简洁明快,采用歌诀方法记忆,就像是背古诗,顺口押韵,非常容易记住。如解表药中的发散风寒药歌诀:“发散风寒用生姜,桂枝紫苏和麻黄,辛夷胡荽与香薷,自芷葱白加荆防,羌活本苍耳子,柽柳细辛效果良。”如茵陈蒿与青蒿比较之歌诀:“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劳。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还可指导学生用谐音自编歌诀增强记忆,如性能歌的“麻黄发汗散风寒,利水宣肺能平喘”、“清热泻火用石膏,除烦止渴功效好” “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了乳长流”。这样不拘泥于形式又生动有趣的歌诀,极大地加深了学生们的记忆。5 联想记忆根据药物名称可以联想药物功效。如防风、天麻(定风草)、续断、骨碎补 益母草、夜交藤、淫羊藿等,顾名思义,不难推测它们分别具散风、息风、续筋接骨、调经、安神、壮阳功效。根据入药部位特有的性能联想药物功效。以种仁入药的中药,富含油脂能润滑大肠,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如柏子仁、瓜萎仁等。6 趣味记忆了解有关中药的趣味性故事,能提高学忆。如益母草,相传有一贫妇叫张氏,长期疾病缠身。身边只有个十二、三岁的儿子。张氏的病是孩子出世时,留下的瘀血腹痛之疾,一直未能治愈,以致体质越来越虚弱。一天,儿子从数十里外请来一位老郎中 老郎中说:“我这方可值白银十两,大米十担。”儿子求医心切,爽快地答道:“钱粮有何为难,只要能治好我母亲的病,钱粮照付不误。”老郎中明知他所说有假,但念他如此孝道,很受感动。太阳西落,老郎中肩扛锄头,身背药篓,悄悄地进了山,只见老郎中挖的草药,叶呈手掌状,开淡红色的小花。他欣喜若狂,暗道:“这不是上山砍柴常见的野草么!”他用这种草煎汤给母亲喝,不出十日。母亲的病果真渐渐好起来。后来人们把这种草叫做“益母草”。7 活学活用

如何学好中药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木易东
  • 文件大小915 KB
  • 时间2019-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