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成年人传统美德教育的思考荆门市东宝中学陈本纯改革开放给我们民族带来了希望,给我们的国家带来了活力。然而,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过程中,一些腐败现象在未成年人头脑中的反映。如何进行学校德育工作,使之适应新形势,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体会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对未成年人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课题。中华民族素以刻苦耐劳、酷爱和平、不畏强暴、讲究文明而著称于世。我国劳动人民一辈留一辈,代代相传,形成了中华民族优良美德。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中华民族的希望将寄托在他们的身上,我们不妨设想一下,现在的中学生再过十年后能否适应改革开放的复杂局面?在金钱面前能否向外国资本家屈膝投降,在“一国两制”的形势下,能否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能否被资产阶级思想所腐蚀而堕落,能否全心全意为祖国为人民服务,这一连串的设想答案如何,就要看我们对今天的未成年人如何教育。自古以来,传统美德倍受重视,我们古代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在人世洪流的波涛中展现的人生哲学、处世道德和高尚行为,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恪守的基本道德、礼仪规范,它既是民族的“形”,又是民族的“魂”,“孔融让梨”、“岳飞精忠报国”等是我们学习的好楷模。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毛泽东尊师”、“陈毅探母”、“邓小平严于律己”,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精神,有待于我们去发展,去继承。怎样对未成年人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呢?对未成年人进行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传统美德教育,是塑造美的心灵,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高尚情操,提高基本道德素质和文明行为水准,有效地培养创造精神和献身精神,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新人的一条重要途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在情感、意志、性格、能力各个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异,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规定和影响着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接受能力,制约着我们的教育工作。只有从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确定层次不同的教育内容,才能使教育入耳入脑,收到预期的效果。从哲学的角度看,人的认识是有规律的,人们认识事物总是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传统美德教育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的认识特点和认识水平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例如:尊敬师长、爱国爱民、立志勤学、整洁健身、诚实守信、孝敬父母、谦虚礼貌、天下为公、勤劳节俭、团结友爱、求实攻坚、严己宽人等
关于未成年人传统美德教育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