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学院管理系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执行情况一、物流管理学专业基本情况1986年以来,管理系企业管理专业(含定向物资物流方向)作为我校与德国合作共建的5个专业之一,与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技大学在师资培训进修、教学计划、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互派学生和教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全面和卓有成效的合作。1990-2005年,共培养企业管理专业(物流方向)毕业生200多人,,2006年工商管理专业(物流方向)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为了适应安徽省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2007年我校申报的“物流管理专业”又经教育部批准,并于2008年开始正式招生。目前,我系在校物流管理专业(含工商管理专业物流方向)的学生达到160人左右。近年来,为了适应我国和安徽省对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物流人才的急需,充分发挥我校与德国高校、物流界长期合作的优势,借鉴德国在国际物流管理的先进模式和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的经验,2007年我校又与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技大学签订协议,合作共建“对外合作物流管理专业”。这种合作模式得到了德国政府、高校、企业界的极大支持,这不仅有利于培养高水平物流专业人才,也有利于我校实现建设“物流特色专业”的目标。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和特色以我校与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合作举办的国际物流管理专业为依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以下思路和特色:1、以创新性物流管理人才“能力”培养为导向,以我校“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定位为指导,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和人才的核心竞争力。2、突出实际能力训练,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学模式,参与企业物流管理项目,加强实际工作技能的培养。加强与地方物流协会、物流企业的联系与合作,着力培养在企业关键岗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能力型”特色人才。3、利用我校与德国合作共建国际物流管理专业以及与韩国、日本、美国的合作交流,培养“高层次、国际化”特色人才。4、在重视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的基础上,还非常重视课程的学术性、前瞻性,使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专业实践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5、以人才培养方案中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素质、知识、能力”要素为中心,通过设置必要的课程模块和具体的课程、实验、实践等教学活动的学时和环节,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纲领性、指导性和实用性。6、本专业高级阶段的专业课程是按照社会人才市场和产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充分体现具体方向专业要求和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三、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及执行情况(一)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我校“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和管理系“能力型、创新型、创业型”的培养目标要求,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具有扎实的现代化、国际化的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具有较强的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的财务、金融、法律、信息管理等方面综合素质。学生毕业后,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业、物流企业、工商企业等单位从事物流产业规划、物流管理、物流经营策划等相关物流经营管理工作。(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1、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整体思路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素质、知识、能力”三大要素为中心,设置相应的知识模块和实验、实践等教学活动和环节。物流管理专业自2008年开始招生以来一直纳入工商
合肥学院管理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