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越低迷,越创新.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经济动荡为人们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来创办新企业、推出具有颠覆性的新产品和巩固顾客忠诚度。那些曾经在“艰难时期”成功创新的企业例证,可以指导我们该做什么、为什么要做、以及应该避免什么。当形势变得愈发艰难时,那些坚定的人就愈会去创新—这就是秘诀所在。 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教授翻译:邓跃锋伟大的企业总是能把不确定转化为各种机会,不仅借此时机来简化经营流程,而且还积极创新。在经济低迷时期,创新不仅更为重要,而且创新过程更容易管理,也更具有成本效益。更重要的是,创新的产品在艰难时期更具有价值。当我们身处经济动荡之中时,所面临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创新,而是怎样去创新。这往往是拉大你和竞争对手间差距的绝佳时期。以下就是经济低迷时期创新的原因和方法。倾听市场的声音——清静的市场让需求更易识别经济困难时期暴露出的市场上一些尚未满足的需求,很容易让人从中识别出开发新产品的机会。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利用这一时期来构思最具颠覆性的创意并付诸行动,而非停止新产品的创新。1929年10月,华尔街开始出现恐慌性抛售,大萧条的氛围甚嚣尘上。1929~1933年间,全美国有一万五千家银行倒闭,失业率高达25%,企业利润下降为负值,农产品价格降低了一半,国民生产总值跌落了45%。尽管前景迷茫,但美国许多最为成功的革新者,却通过创新而非削减成本成功地渡过了这一困难时期。首先值得一提的就是亨利·卢斯。1930年2月,美国股市崩盘四个月后,卢斯创办了《财富》杂志,该杂志以辛辣、嘲讽的笔调描写了许多人性故事。卢斯大胆地在大萧条中推出价格昂贵的新产品。《财富》定价1美元,最初的发行量仅为3万本。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期,《财富》杂志已经成为华尔街的必读刊物。它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功呢?与其他所有获得成功的新产品一样,《财富》的成功主要在于它让顾客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经济萧条非但没有让市场需求消失殆尽,还出现了新的需求。相比经济繁荣时期,经济困难时期更易让你看到那些尚未满足的市场需求,因为此时的市场,考虑更多的是人们需要什么以及为什么需要。在《财富》杂志创办之初,股市的崩盘激起了人们对企业文化的兴趣,人们更加关注事情背后、董事会的会议室里以及神圣殿堂白宫里所发生的事情。尽管《财富》的成功并不是在大萧条时期取得的,但它却由于大萧条而成功。卢斯做了所有伟大创新者所做的事情:找到市场上尚未满足的需求并予以满足。除了开发和推出新产品,有人还在大萧条时期创办新企业。化妆品创新者雷夫森(Revson)认识到消费者对现有化妆品产生了厌倦,于是在1932年,他同弟弟约瑟夫以及化学家拉克曼(露华浓的英文“Revlon”中的L,即来自他的名字Lachman)倾其所有,一起创办了一家化妆品公司,其公司理念只有一个,即“调配出前所未有的色泽鲜艳亮丽的不透明指甲油”。短短六年,露华浓就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化妆品品牌。在同一时期的芝加哥,加尔文兄弟于1928年创办了加尔文制造公司,但公司真正开始发展壮大,却是在1930年他们推出首款获得商业成功的车载收音机后。他们称这款产品为“MOTOR(指汽车)”“OLA(指声音)”,Motorola公司便因此得名。在经济动荡时期,许多企业的最大错误就是停止倾听市场的声音。当市场需求表达最强烈的时候,他们却紧缩开支,减少新产品的研发。象前面那些创新者一样,我们应该

越低迷,越创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11gw27s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19-12-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