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
──影响人类历史件大事
七七事变
年月日夜,日本侵略军向宛平县城射击,继而炮轰卢沟桥,中
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全
民抗战序幕从这里揭开。
卢沟桥事变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九·一八事变的继续,是日本帝国
主义入侵华北、吞并全中国的必然步骤。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我国东北三省,这是
它确立“大陆政策”之后,实现亡华的第一步。第二步便是以东三省为基地,
入侵华北,占领全中国。年,日本占领内蒙古东部,越过长城侵入华北,
迫使国民党政府签订《塘沽协定》,控制了冀东。年月,日本不断在
华北制造事端,提出对华北统治权的要求。月,何应钦与日本天津驻军司
令官梅津美治郎进行谈判。月,何应钦致函梅津,正式承认了所提各项要
求,即通称《何梅协定》,迫使津两市撤出中央军、
东北军和国民党宪特武装。随后,日本又指使汉奸,占领冀东县。
年月,日军再制造“张北事变”,规定察东为非武装区,赶走察省国民党
部,取缔民众的抗日运动。
华北已经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下一步开始侵入华中和华南地区了。
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年上半年,日本向华北大量增兵,驻华北的
日军由原来的人增加到万人以上,改天津驻屯军为华北驻屯军,并
在天津设司令部,作为日本侵略华北的最高军事机关。同年月,日军在古
北口等处筑炮台,铁路沿线驻重兵,通州日军已达余人。月,日军制
造丰台事件,强占交通要道丰台车站。年上半年,日军从国内和东北抽
调大批军用飞机、坦克和大炮,充实华北日军的力量,并在平津一带频繁地
进行军事演习。
“七·七”事变前夕,平津地区敌我双方的军事形势是:北面,有部署
于热河和察东的日本关东军一部,其前锋已伸入长城沿线的山海关、喜峰口、
古北口和独石口等关隘的两侧地区。西北面,有关东军控制的伪蒙军八个师
约万人,分布于张北、尚义、宝昌等地。平津之间约万人的伪保安队
五个总队,部署于通县、顺义、怀柔一带。在东起山海关西至丰台的北宁铁
路沿线,驻有日本中国驻屯军共多人。其部署是:军司令部率步兵第二
团及第一团第二营、炮兵团及直属分队驻天津及其附近,其中第二团第三营
分驻唐山、滦县、山海关等地;步兵旅旅部率第一团驻北平,其中第一团第
三营驻丰台镇。
当时驻在平津地区的中国军队是第二十九军。该军共辖个步兵师(每
师个旅)、个骑兵师、个特务旅和个保安队,总兵力约万人。军
长宋哲元,副军长秦德纯、佟麟阁。全军的部署是:第一四三师刘汝明部辖
保安第一、第二旅,独立第二十九、第四十旅,以及独立骑兵第十三旅,驻
张家口和宣化等地区;第三十七师冯治安部辖第一○九、第一一○、第一一
一旅和独立第二十五旅驻北平西苑一带;骑兵第九师郑大章部和军部特务
旅、独立第三十九旅和冀北保安队,分驻于南苑、北苑和黄寺;第三十八师
张自忠部辖第一一二、第一一三、第一一四旅和独立第二十六旅,驻天津及
北宁铁路平津沿线;第一三二师赵登禹部辖第一、第二旅和独立第二十七、
第二十八旅,作为二线部队分驻于河北任丘、河间一带。
日军在威胁利诱中国第二十九军失败以后,即从军事上步步进逼,蓄谋
重演“九·一八”事变的故技。为此,日军从年月起,频繁地在宛平
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军事演城
到长辛店一带去演习,中国驻军不许,双方坚持余小时,至晚日军始返
回丰台。
面对日军的挑衅,中地下组
织和进步人士到第二十九军宣传抗日,激发了广大官兵的爱国热情。宋哲元
军长曾于月召集部下商讨抗日对策,采纳了副参谋长张克侠提出的“以攻
为守”的作战方案。该军还于五六月间组织了多次防御演习。与此同时,加
强了卢沟桥地区的防御部署:抽调第三十七师第一一○旅(旅长何基沣)第
二一九团(团长吉星文)接防宛平与长辛店地区。该团接防后,即以加强的
第三营(步兵连,轻迫击炮、重迫击炮、重机枪各连,共人,营长
金振中)部署于宛平城和卢沟桥一带;以第一、第二营和团部集结于长辛店
地区。该团官兵“宁为战死鬼,不当亡国奴”,抗战意志高昂。
卢沟桥位于北平西南余公里处,在宛平县城南端,是北平的重要门
户。它联结平汉、北宁铁路,又为平保公路所经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
在日军已经控制着丰台等要地的形势下,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平汉交通为
之切断,北平将进退失据,日军即可扼住北平的咽喉。所以,卢沟桥地区势
必成为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
人们预料中的卢沟桥事变终于发生了。年月日深夜时,北
平市市长兼第二十九军副军长秦德纯,突然被一阵电话铃声惊醒,耳机里传
来了日本驻北平特务机
【课外读物类】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17)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