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江阴市华士实验学校国际部唐雪利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首先通过欣赏美丽的图片,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接着通过问题设置、自主学习、互相交流三步,让学生掌握黄河上、中、下游的灾害、产生原因和治理方案,加深对黄河的认识和理解,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树立人地协调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整节课围绕“情景渲染──自主探究──问题讨论”三大步骤完成教学。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记住黄河的自然地理概况:发源地、注入的海、形状、流经的省区和流经的主要地形区。2、理解黄河对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二)能力目标:1、通过地图、图片及资料的分析,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及治理各河段的基本方案。2、通过阅读地图与资料,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和合作探究能力,学会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三)情感目标1、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2、通过对黄河的灾害和治理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3、培养学生爱国之情,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观念。教学重点:黄河上、中、下游产生的灾害、原因与治理方法。教学难点:黄河上、中、下游产生灾害的原因与治理方法。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间:1课时课前准备:1、学生查找有关黄河的资料,制作成地理小报告。3、教师制作课件。前奏:多媒体播放课前剪辑的关于黄河介绍的视频,并欣赏flash动画《大黄河》.(在课前10分钟)[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视频、动画、音乐既能让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壮观而美丽的母亲河图片、旋律豪迈的《大黄河》的渲染下,自然生发对母亲河的热爱与敬意。]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个国家吗?这些国家从她们产生的地域来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大河流域)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哪条大河流域?课前同学们欣赏的就是赞美黄河的,黄河,她是世界上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我们赞美她,因为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近母亲河![多媒体展示]黄河的治理[思考]唐代诗人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上、海分别指什么?[学生活动]黄河的概况根据多媒体展示的图片说出黄河的概况,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自学的习惯。[小结承转]一、黄河的概况发源地注入海洋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流经的省区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主要支流汾河渭河上中下游的划分河口孟津干流的形状“几”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这部分内容中的“发源地、注入海洋、流经的省区”在第一课时的活动部分已经介绍,这里仅做复习性提问。]有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也有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一条害河,你的观点呢?[多媒体展示]二、黄河的奉献[学生活动]阅读课本48页,说说黄河的奉献。[教师归纳] (展示华北平原、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图片,并且说明华北平原主要是由黄河、淮河和海河冲积而成)(逐步引导学生推出:流经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指图说出黄河干流上的主要水电站:李小龙家的大门是青铜做的。)[投影展示]欣赏黄河
“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