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腊八·糗糕腊八?糗糕腊八?糗糕糗,把米、豆之类原粮熬制为浓稠的粥。比一般的粥要稠厚。这里是一个方言词,常用的词语有糗糕、糗粘粥。另一个义项是煮熟的粥类、面食等时间一长,冷凝成坨叫糗。如“面条都糗了”。然而这正是糗的古义。《说文解字》释为“熬米麦也。”段玉裁《注》引:郑司农云,糗,熬大豆与米也。糗的引申义挺多,木头或木制器具等因为潮湿风蚀朽烂了叫糗烂;人因为烦恼生气而闷闷的什么也不说不做,叫糗鬼、糗持。本来认识“糗”字的人很少,近几年识得的年轻人忽而多起来,皆因网上使用此词频数,有了“糗事”一词。此外还有“囧”等许多生僻字,给予新意,网出来忽悠,迅速普及,网之功也。“腊七腊八,冻煞叫花儿”,这是乡村的俗谣,道出了腊月的苦寒。腊八日时值数九寒天,一般在二九、三九之交,处在小寒向大寒过渡之时,系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古代此时,常有乞丐因无衣无食而被冻死街头,是以有此乡谣。腊八日是我国农耕时代的一个节日----腊八节,时为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日,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其实,古代的腊日和腊八是两个节。腊日是古代的祭祀节日,始于伊耆氏。腊日节的祭祀主要有两个,即蜡祭和腊祭。腊日节有时一天,有时几天,不过举行腊祭的那天称为腊日。蜡、腊二祭是两种不同的祭祀。蜡,,音乍。蜡祭是岁终对八位农神的祭祀。《郊特牲》云:“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郑玄注:蜡祭有八神,先蔷一、司蔷二、农三、邮表畷四、猫虎五、坊六、水庸七、昆虫八。”祭祀有关农事方面的八位神灵,先啬即神农;司啬即后稷,稷乃百谷之长,奉为谷神;农乃农神,古之田畯也,是管农事的官;邮表畷神是始创田间庐舍、开路、划疆界之人,管理井田屋宇、百姓住宅的官;猫虎神乃除田鼠田豕之神;六坊即坊神,是蓄水与阻挡洪水的坝神;水庸神即排水之水沟,既能受水又可泄水;八却是昆虫神。蜡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报答诸神对农业生产所做的贡献。“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史记?补三皇本纪》也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腊祭是岁终对祖先的祭祀,目的是为了祈求来年收成和“息农”。《月令》:“孟冬之月??????是月也,大饮蒸。天子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腊先祖五祀,劳农以休息之。”最初“蜡”和“腊”的区别是很明显的,然而,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急剧变革,礼仪秩序逐渐衰微,又由于“蜡”和“腊”皆在岁末举行,逐渐被后世混为一谈。东汉应劭《风俗通》云:“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曰臈。臈者腊也。”由此可见秦汉以降,人们已把二者视为同一个祭祀了。秦汉以前,腊日具体指哪一天史书上无记载。秦汉以后,腊日则是依据五德制定的。汉朝以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为腊日。《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十二月八日为腊日。”后人误认为自南北朝以后,腊日就固定在了腊月八日,多称腊日节为腊八节。其实不然,腊日和腊八是不同的,腊八节是佛教节日,主要节俗是浴佛和喝腊八粥,后为佛教和传统腊日相结合的产物;而腊日节是一个祭祀节日,主要节俗是“祭先祖”、“报百神”,并且梁以后腊日也并没有固定在腊月八日,后周是以十月蜡祭神农、伊耆诸神于五郊的。宋火德,故宋吴自牧《梦梁录》:“自冬至后,戌日数至第三戌便是腊日,谓之君王腊。??????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
[教学设计]腊八·糗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