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县主要资源调查研究报告射洪县主要资源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4年11月~12月 调查地点四川省射洪县调查对象四川省射洪县主要自然资源调查目的依据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教学要求,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区域问题的能力及进行区域规划实践操作的能力,最后确定教学实践为以学生家乡所在区县作为调查区域,对其几种主要自然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自然资源的评价。调查方法本调查主要采用文献调查法和重点调查法。通过文献和网络查找筛选出射洪县主要的自然资源,进而分析所选自然资源的储存和利用现状及对其进行资源评估评价。调查内容射洪县及其资源概况射洪县隶属于四川省遂宁市,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上游,遂宁以北,东靠南充,西邻成都,南接重庆,北抵绵阳,位于成渝经济区北弧中心,与成都、重庆距离都在200公里以内,幅员面积1496平方公里。射洪现辖30个乡镇,其中20个镇,10个乡、590个行政村、3个街道办事处、58个社区。射洪县自然资源状况良好。气候资源:射洪生态环境良好,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耕地67万亩,光热资源充沛,,农业复种指数268%,适宜农作物的生长,稻麦一年两熟,并可种植多种经济作物;水资源:县内雨量较充沛,水系发达,溪河密布。自然水系以涪江为主干流,梓江、青岗河、桃花河、富同河为主支流,呈树枝状延伸全县境域。境内有4处天然湖泊,生态环境好,碳排放指标充足。全县还人工修建了人民渠、前锋渠、武引渠等引水工程渠系。植物资源:%,是全国首期造林绿化百佳县和省级环保模范县,植被主要是以柏木为代表的针叶林,其次是以栎柏、桤柏为代表的针阔混交林,再其次是以栎木、桤木为代表的阔叶林。另外,在村舍四周,还有以慈竹为代表的竹林。动物资源:动物物以养殖动物为主,有养殖动物30种,野生动物18种,鸟类74种,鱼类94种;矿藏资源:射洪县境内石油、天然气、盐卤等资源较丰富,已成功开采天然气井3口,实现天然气自给有余。中石油天然气北环主干线纵贯全境,已成功争取3亿立方米天然气指标。岩盐资源已探明储量,卤水,。自然资源及县内主要自然资源介绍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利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诸要素。自然资源可划分为:生物资源、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国土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气候气象、水资源等。自然资源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社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根据自然资源的属性分类和有关射洪县自然资源文献网络资料及访谈总结,可知射洪县主要的自然资源有:。现将主要资源现状及评价陈列如下:水资源射洪县县境位于盆中岷、沱、嘉中下游与盆北嘉陵江中下游春季较少水区的分界线上,江河资源丰实。以一级河流涪江为主,辅以二级河流梓江,加上青岗河、桃花河、潼射河等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溪河共40余条,特别是因建电航而形成的金华湖、螺湖、天仙拦河埝,正在建设的打鼓滩电站、沱牌电站共形成5个湖区。下面具体分析射洪县水文特征: 径流深。县境地形、地理位置和年降水量差异甚微,据《四川省水文手册》载:平均径流深金华、金家、复兴三区为220毫米;天仙区210毫米;其余区为200毫米。河流泥沙。涪江水多年(1956-1985)。,1981年7月14日高达20公斤每立方米。而“老山水”,梓江水多年(1956-1985),。《四川省水文手册·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模数等值线图》载:射洪年输沙模数为430吨每平方公里。水土流失以坡耕地及陡坡开荒地最严重。据测算涪东乡钟家店水库年平均流入泥沙量为450立方米每平方公里。水质。江河水质,涪江太和镇段江水是重碳酸型淡水,,,总硬度40-50毫克每升,水温8-27℃。1977年8月25日化验,有害物质酚、氰、汞、砷为零;1980年同期化验,、、、。20世纪70年代以来,每年的春节前后上游黄磷厂排污入涪江时,,。特别是1976年含磷超过国家规定标准()80倍以上,江面大批死鲁漂浮。之后,该厂作了沉淀处理,但在排污时仍有死鱼浮江。地下水质。据51件井水水样化验,85%以上为重碳酸钙型淡水,,,总硬度67-165毫克每升,水温15-21℃,符合农业及生活用水标准。唯青岗、,水味微咸,不宜饮用。补给主要以降水为主。累看平均降水量931毫米,,,变差787毫米,每五年即有2-3年低于累年平均水平。,占全年的19%;,占全年的49%;,占全年的28%;,占全年的4%。累年平均降水日为135天,最多1975年143天,最少1977年108天。基于这样的水文总体特征,射洪人民充分利用水资源,在满足生产生活的同时,首先兴修水利,先后兴建螺湖水电站,东风电站,小螺丝池电站,沈水河电站,八一电站,金华电站,打鼓滩电站等数十水利项目,其中4座水电站入全国农村水电安全生产标准
射洪县主要资源调查研究报告模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