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技术交底书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技术交底1工程概况,为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垫板及锚下螺旋筋采用厂家定型产品。钢束张拉以应力和钢束伸长量双控制。梁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fck=Ec=×104MPa。预应力钢筋采用1×,松弛率<%,fpk==x105Mpa。张拉端采用夹片式锚具,固定端采用挤压锚,管道形成采用塑料波纹管成孔。2编制依据《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GBT5224-200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JTT529-2004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3编制目的理解设计意图;明确张拉施工工艺、操作要点和质量标准,规范。5设计标准及要求钢绞线参数及数量张拉次序表本工程先张拉A桥,再张拉B桥。单幅桥张拉顺序如下:首先张拉横梁二、横梁三的一半预应力钢束,即6束Nh1、6束Nh2,间隔张拉,并做好标记,防止最后补齐时张拉错。根据编号顺序张拉纵向预应力束,N1、N2…..N9,同编号钢束按照对称位置张拉。最后补齐没有张拉的一半横梁预应力钢束。张拉过程中分批进行灌浆,以钢束张拉结束后不超过48h为一批次。全部张拉完毕后采用C50砼进行封锚。共有250t千斤顶4台,能够张拉所有编号钢绞线150t千斤顶2台,只能够张拉N4、N5、N6、N7底板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顺序为先张拉一半横梁预应力钢绞线,Nh1、Nh2各张拉6根,间隔张拉。然后纵向钢绞线按照钢绞线编号进行对称张拉,张拉次序如附图所示。张拉次序图说明:l 纵向腹板通长束采用两端张拉,4台250t千斤顶分2组,“A、B、C、D、E….”一组,“A’、B’、C’、D’、E’….”。整体上N1由中间向两边,N2由两边向中间,N3由中间向两边对称张拉,节省倒顶时间。l 纵向底板、顶板为单端张拉,按照钢绞线编号由小到大依次张拉,字母对应,如B与B’需同时张拉。例如顶板钢绞线需250t千斤顶,并且有4台,同编号束能够同时张拉A、A’、B、B’四束。l 横梁上钢绞线束第一次张拉一半,间隔张拉,并做好标记。l 预备束不需要部分不予以张拉。具体要求及说明①所有腹板纵向预应力钢绞线均采用两端张拉,底板与顶板纵向预应力钢绞线均为一端张拉,按张拉次序表顺序对称张拉,以油表读数为准,伸长量做为校核用。②钢绞线抗拉极限强度标准值为1860MPa,弹性模量为19500MPa。③梁体采用C50混凝土,钢绞线张拉时,混凝土及弹性模量应达到设计值的100%。④灌浆用水泥浆标号不得低于50号,流动度、泌水率等并符合规范要求。⑤预备束不使用时,必须压浆填实;钢绞线张拉后,必须用钢筋混凝土封端。⑥预应力钢绞线采用1×,采用夹片锚具和挤压锚。⑦预应力应左右对称进行,最大不平衡束不得超过1束,张拉顺序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两端张拉的预应力钢绞线在张拉过程中要尽量保持两端的张拉力基本一致。⑧当张拉实际值与计算值差异较大时,要与设计单位联系,及时调整张拉力。6施工工艺及操作要求预应力束张拉前,应清除管道内的杂物和积水。带模张拉时,限位模板应松开,不应对梁体压缩造成阻碍。张拉应在梁体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100%后进行。预施应力采用两端同步张拉,并左右对称进行,最大不平衡束不应超过1束,张拉顺序按照图纸要求进行。预施应力采用双控措施。预施应力值以油压表读数为主,以预应力筋伸长值进行校核。施工工艺预应力张拉施工工艺流程图施工准备管道清理锚具安装安装千斤顶开始张拉(初应力)(推算初应力以下伸长值)(过程控制)如需倒顶,记录千斤顶油表值(过程控制)σk(持荷2min)补油至σk,测伸长值,校核伸长值回油自锁锚固,测总回缩量,数据复核①本工程采用YCQ穿心式千斤顶,4台250t、2台150t。使用前应进行校正,在正常情况下,,千斤顶校正后有效使用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或300次。每次进行检修后均应重新进行校正后方可使用。②电动油泵,,表盘直径不小于100mm。使用前必须校正与千斤顶配套标定及使用。在特殊情况下,如指针松动,油压指针不回零或其它异常情况,均应拆修重校。③压力表应与张拉千斤顶配套校正、配套使用。预应力设备应建立台帐及卡片并定期检查。张拉前,应清除锚垫板上的水泥浆,检查锚垫板上的注浆孔是否畅通,并检查锚垫板是否垂直于孔道。调整钢绞线外露长度,使得两端外露长度大致相等。检查千斤顶、高压油表是否在有效的使用期内,高压油泵上的安全阀调到最大工作油压时,能自动打开。对箱梁砼条件试块进行试验,梁体混凝土达到张拉强度与弹性模量后,并出具试验报告后,方进行张拉。张拉机具就位:首先安装好工作锚,装上夹片,按钢绞线自然状态依顺时针方向插入夹片,并用直径为φ20的套管轻轻将夹片打入锚环内,使得夹片夹紧钢绞线,并且外露量一致,夹片间隙均匀,不得有错牙。再安装限位板,套上顶环,安装千斤顶并与孔道中心对位,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技术交底书模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